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浩辉 通讯员 宋彩虹
“我咨询过很多人,本以为案件要打持久战,没想到不仅当天解决,还解开了我们的心结。”在广宁法院新楼法庭“政协+法院”调解工作室,年过六旬的王阿姨热泪盈眶。
王阿姨与刘叔于2022年底相识,2023年登记结婚,本来是可以相互扶持、共享晚年的“黄昏恋”,但婚后双方频频争吵,王阿姨的身体也每况愈下,遂到新楼法庭起诉,要求与刘叔离婚。考虑到双方当事人均是老年人,新楼法庭立即启动立案绿色通道,为王阿姨提供立案文书样式,并迅速进入调解程序。
案件很快被分发到新楼法庭“德叔调解工作室”。沟通过程中,退休法官德叔发现王阿姨情绪比较激动,绝口不提要求离婚的原因,只是不断重复“要离婚”,并且拒绝与刘叔交流。另一边,刘叔则坚决不肯离婚,调解工作一时间难以开展。
今年7月,广宁县法院举行“政协+法院”特邀调解员聘任仪式暨业务培训班,聘请13名市、县政协委员为特邀调解员,肇庆市政协委员、广宁县青少年宫主任何敏玲正是其中一员。她不仅长期致力于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工作,还热心参加法院开放日、调研座谈会、调解员培训等活动。眼看王阿姨的案件陷入僵局,经过研讨,新楼法庭决定邀请何敏玲共同参与调解。
何敏玲单独与王阿姨聊起了家常,王阿姨也很快打开了话匣子。原来,王阿姨与刘叔相识时间不长,两人的婚姻并没有得到王阿姨家人的支持,加上婚前缺乏了解,婚后刘叔长时间不回家,让需要陪伴的王阿姨苦闷不堪。爱面子的王阿姨也从来没有和刘叔说过这些问题。
找到案件的症结,何敏玲劝说王阿姨当面跟刘叔把话说开。经过调解员组织,王阿姨和刘叔碰面,终于把话说透了,互相明白了对方的想法。最终,双方同意和平离婚。新楼法庭当天向双方当事人出具了《民事调解书》和离婚证明。
这起“黄昏恋”引发的离婚纠纷,在调解下成功化解。这也是全市首例“政协+法院”调解成功的案例。今年,广宁县政协与广宁法院共同下发《关于做好县“政协+法院”民商事纠纷多元化解特邀调解员推选工作的通知》,政协与法院建立双向沟通机制,通过联席会商、情况通报、信息共享等方式,及时总结政协委员参与化解纠纷工作典型经验,将“政协+法院”调解工作不断深化、优化、健全,推动调解工作规范化、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