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疍家糕、广绣、裹蒸、漆扇……非遗荟萃骑楼街 活态利用焕新生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骑楼街就在商户们的脚步声中开始了忙碌的一天。尽管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疍家糕制作技艺传承人黄金平的疍家糕店入驻骑楼街才两个多月,但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的目光,他告诉记者,店铺在最繁忙的时候,疍家糕的日销量可达300多斤。

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万涛

近日,“寻梦·肇庆非遗游,岭南探秘寻”主题夜游晚会在骑楼街璀璨启幕,市民游客纷纷赞誉,称此次活动“文化味浓”“烟火气足”“体验感好”。骑楼老街承载着肇庆的历史发展和人文情怀,而非遗技艺是“活着”的城市记忆,两者共同见证着城市的发展变迁。如何在活态空间展现、传承与创新肇庆等地方的非遗?骑楼街便是一个很好的平台。

广绣推广人詹英民在骑楼街开设粤绣坊。

广绣推广人詹英民在骑楼街开设粤绣坊。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万涛 摄

非遗在老街中传承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骑楼街就在商户们的脚步声中开始了忙碌的一天。尽管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疍家糕制作技艺传承人黄金平的疍家糕店入驻骑楼街才两个多月,但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的目光,他告诉记者,店铺在最繁忙的时候,疍家糕的日销量可达300多斤。

“在保留展示与销售疍家糕的基础上,我们特别增设了疍家糕制作体验区。市民游客在聆听省级非遗项目疍家糕制作技艺的详细介绍后,可以亲身体验泡米、上磨、添水、转动这一系列传统磨浆步骤,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黄金平认为,这样的安排,不仅让每一位参与者能够欣赏到骑楼街独特的建筑风格,还能亲身参与到肇庆非遗代表性项目的制作中来,为这条承载着百年历史的老街增添了一种全新的“非遗+体验”模式。

在骑楼街,疍家糕受欢迎程度并非孤例,广绣、裹蒸、漆扇等众多非遗技艺的推广人也纷纷汇聚于此,共同致力于让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更多人所知晓与关注。借助非遗,骑楼老街也成为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新舞台”。

从佛山特地来肇庆旅游的陈小姐分享道:“在骑楼街,不仅尝试参与了非遗制作,还品尝了地道的疍家糕和骑楼文创雪糕,特别有体验感和获得感。”

非遗在活化中发展

在多样化审美的今天,如何让非遗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肇庆通过“非遗+”,让“老手艺”在骑楼老街这个“新舞台”上寻找到了突破口。

詹英民,作为广绣的推广人,有幸师从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粤绣(广绣)的代表性传承人许炽光。提及肇庆,詹英民认为不得不提的是昔日的福绣坊,“这里曾以精湛的刺绣技艺和缝制工艺闻名遐迩,它曾见证了广绣技艺在肇庆地区的传承与发展。”

走进詹英民位于骑楼街的粤绣坊,精美绝伦的广绣作品目不暇接。从寓意吉祥的福字绣品,到生动鲜活的荔枝图、木棉花图,每一幅都栩栩如生,让人赞叹不已。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进门处那几把刺绣扇,上面绣着几个憨态可掬的“裹蒸娃”形象,其趣味横生的姿态,让人一眼难忘。此外,粤绣坊内还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广绣手工艺品,如细腻柔软的手帕、精致小巧的书签,以及可以作为收藏或装饰的绣片等。

“传承非遗固然重要,但如何运营好广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是值得思考。”詹英民介绍,借助骑楼街平台,不定期地举办广绣现场展示与教学活动,旨在让市民和游客能够亲身体验到广绣的独特魅力。此外,她还透露,为了进一步推广广绣,已与隔壁的潮玩衫店展开合作,受邀在他们的T恤上绣制广绣图案,为时尚元素注入传统艺术。

同时,詹英民还计划与骑楼街上的中草药香囊店携手,共同推出绣有广绣图案的香囊,将广绣之美与中药文化完美融合,深挖非遗精髓,为市民和游客带来更多元化的文化体验。

丰富骑楼内涵活化非遗价值

目前,骑楼街已经汇聚了诸如疍家糕、裹蒸、腐乳等非遗产品。“看着这里越来越热闹,我们打心眼里高兴。”黄金平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种类的非遗产品与非遗小吃进入骑楼街,使这里成为一个非遗文化的聚集地。让骑楼街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同时焕发新生。

一条百年老街浓缩精彩万千。“我们将持续为市民游客提供沉浸式体验场景,让非遗在‘活化’中发展。”广轻端文运营部部长邓思华表示,暑假期间,我们还打算组织一些非遗手艺人进行现场展示活动,旨在与市民及游客进行深度互动,共同体验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