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绮彤
近日,广东省第十届风筝锦标赛于中山举办,来自广州、深圳、中山、肇庆等10座城市的16支队伍同场竞技,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筝”奇斗艳的视觉盛宴。其中,肇庆市代表队参加了传统风筝、现代风筝等项目,获得翅类风筝第三名、夜光风筝放飞奖等。肇庆风筝比赛队伍究竟有何特色之处,带着疑问,记者前往采访。
在肇庆风筝放飞活动中,有造型独特的风筝。 受访者供图
肇庆市风筝协会秘书长、肇庆风筝比赛队伍带队人李铭坚,将肇庆市风筝协会制作和收藏的各式风筝逐一排开,如数家珍。他介绍,除了传统风筝之外,风筝还有着丰富的造型和玩法,形态各异,种类繁多。在比赛中,风筝的造型、飞起的角度和姿态等都是重要的评判标准,这与风筝制作技艺和放飞者的操作技术息息相关。
“微型风筝长度不过十几公分,但组装简单、玩法多样,男女老少都可以轻松上手。我们在原有基础上创新改进了绳结技术,制作了微型仿生动态风筝的文创产品,当手握伸缩杆挥舞跑动时,风筝就会像一只小鸟跟在人的身后飞,十分生动可爱。”李铭坚既是放风筝爱好者,也是风筝制作者,“风筝制作分‘扎、绘、糊、放’四步,其中长串风筝的制作是我们肇庆风筝的一大特色。”
李铭坚举例道,比如这串由上百个‘福’字组成的创意长串风筝,它的形状是星形,放飞时可以看到上百个五彩缤纷的‘福’字在天上高高飞扬,有‘福星高照’之寓意。”李铭坚介绍,“福星高照”长串风筝总长超过两百米,至少要花费三个月才能制作完成。还有上百个心形风筝连成串的“心心相印”风筝,也是肇庆的特色创新风筝之一,这些风筝都曾在省内外斩获过不少奖项。
在李铭坚的记忆中,小时候每到重阳节,德庆老家的长辈就会带他上山放风筝,漫天飞舞的风筝成了他儿时最珍贵的回忆,但让李铭坚感到遗憾的是,肇庆民间的一些风筝制作技艺还没有被挖掘和熟知,“其实在肇庆民间有许多风筝手艺人,他们懂得制作技艺繁复,且具地方特色的风筝,只是尚未被挖掘。”
近年来,肇庆市风筝协会也在努力推动风筝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曾多次举办风筝制作培训班,邀请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为爱好者们传授传统的制作技巧,设计风筝作品;还曾在牌坊公园风筝岛、沿江沙滩、砚阳湖公园、砚洲岛等地组织丰富多样的风筝放飞活动,连续五年在砚洲岛举办风筝节,让市民游客都能感受到风筝的魅力与放飞的乐趣。
此外,肇庆市风筝协会与学校、社区等开展合作,通过讲座、展览、DIY风筝活动等形式,向群众介绍风筝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制作放飞技巧,让风筝文化在年轻一代中生根发芽。
在广东省第十届风筝锦标赛上,李铭坚深切体会到了队伍间的差距:“在今年的比赛中,肇庆队的成绩还是稍显逊色,由于场地受限、经费较少、人员流失等原因,肇庆运动风筝的发展也遭遇了瓶颈。”
李铭坚认为,运动风筝是未来的一大发展方向,在国际上受众面广、可玩度高、竞技性强,受到许多年轻人的喜爱与追捧。肇庆市风筝协会将以新风筝营地为基础,开展运动风筝相关的活动与训练,提升运动风筝的放飞水平,培养风筝项目人才,让风筝在肇庆的蓝天下飞得更高、更远。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