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浩辉 通讯员 陈亦飘
提到怀集县永固镇宿安村,人们都对植启芬、陈如杰、邓偶娟等革命烈士肃然起敬。“中国共产党万岁!”植启芬烈士英勇就义前铿锵有力高喊的一句话,深深印在一代代人的脑海中。
如今,宿安村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创建肇庆市第一个3A红色旅游景区,修缮植启芬、陈如杰烈士故居,建设红色村道和红色广场,着力打造红色旅游景区、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赓续红色血脉。
聚焦红色资源,推动文旅发展
宿安村依托红色资源,投资880.4万元因地制宜建设永固宿安革命陈列馆和革命烈士公园,成功把宿安打造成乡村新型文化教育基地以及集研、学、游一体的精品红色旅游线路,每年接待游客3万多人次。
在永固宿安革命陈列馆,讲解员通过一张张照片,为前来参观学习的少先队员讲解一个个革命故事,教育他们要从小树立爱党爱国信念,传承弘扬革命精神。
该革命陈列馆自2020年6月对外开放以来,吸引党基层组织及社会团体5000多批次、10万多人次前来参观学习。“作为一名讲解员,我感到很自豪,让前来参观的人更加深入了解宿安村感人的红色革命故事。”讲解员黄春梅说道。
在植启芬故居,老党员植秀达向村干部讲述植启芬和邓偶娟的革命故事,让他们真切感受革命先烈高尚的革命情操和坚定的理想信念,进一步推动乡村事业更好发展。
宿安村还坚持以红色旅游资源为切入点,引入清华大学文乐版画团队,结合红色资源,创造具有永固特色版画作品和文创产品,推动宿安村文旅产业发展,进一步打响宿安村红色旅游品牌。
与此同时,该村引入运营团队进行专业化运营,结合永固镇孔子文化、儒学文化,构建成以红色研学培训、特色农业、旅游休闲、文化创意为核心的旅游产业体系。
党员带头促乡村变美变富
宿安村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党员带头、群众积极响应,大力推进乡村绿化工作,齐心协力共建美丽乡村。
近年来,宿安村9条自然村新农村建设已全部完成,共铺设排污管道9400米,建设村巷道硬底化共14500米,配置了9个垃圾屋和108个垃圾分类设施,建设2个污水处理池和5个公厕,同时还配置了相关体育娱乐设施,目前文化楼已完成建设6个,在建文化楼1个,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
依托红色资源,宿安村走好产业发展新路径,引入肇怀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打造乡村振兴直播间和佛肇电子商城,通过“公司+经济联合社”模式,进一步扩大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让农产品出得了村、入得了城。截至目前,已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多万元。
同时,宿安村流转土地50多亩建设水果玉米种植采摘园,带动20多名村民就近就业;依托宿安山地资源禀赋优势,吸引外出党员乡贤回乡创业,建设益新母猪养殖场,年产种猪6万多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传承红色基因,引领乡村高质量发展
一直以来,红色始终是宿安村推进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更是村“两委”和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动力源泉和精神力量。
今年,怀集遭遇“4·21”特大洪水袭击,宿安村临河几条村大部分农房受浸,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党员干部连夜冒雨转移群众,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7月1日,宿安村对在“4·21”特大洪水中积极参加抗洪救灾的党员、群众进行表彰,激励他们继续积极投身家乡事业建设。
近年来,宿安村先后获得“广东省红色村党建工程示范点”“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肇庆市党员教育基地”“肇庆市国防教育基地”“肇庆红十景”“五星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宿安村的故事,是红色精神的传承,更是吹响乡村振兴冲锋的号角。村党总支书记植育尖表示,将坚持党建引领,聚焦群众需求,持续筑牢红色阵地,大力挖掘、用好用活红色资源,展示革命老区文化,把宿安打造成乡村新型文化教育基地以及集研、学、游一体的精品红色旅游线路典范,推动“百千万工程”不断取得新成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