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戴福钿 通讯员 彭丽芳
暑假到来,鼎湖山再次成为热门景点。作为首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鼎湖山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与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共发现新物种202种,其中以“鼎湖”或“鼎湖山”命名的就有44种之多。徜徉在鼎湖山里,你能分辨这些叫“鼎湖”的动植物吗?
新物种陆续被发现
在一代又一代科研团队的不懈努力下,鼎湖山的新物种陆续被发现,“家底”越来越丰厚。
鼎湖钓樟是鼎湖山较早发现的新物种之一,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创始人、院士陈焕镛团队发现。当年,陈焕镛带队到鼎湖山植物科考,途经一片自然林时,一株樟科山胡椒属的常绿小乔木引起了团队的注意。从形态学来看,它疑似未被描述和发表的新物种。
陈焕镛团队采集了该小乔木带花的枝条,将其作为标本保存研究。后经美国植物学家梅尔鉴定,最终确认其为新物种,因其采集于鼎湖山,所以被命名为鼎湖钓樟。
无独有偶,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石国樑在辖区科考时,于铁路坑处发现一株苦苣苔科植株,因其形态等与已发现苦苣苔科其他物种有异,石国樑对其进行了标本采集,并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后来,该植株被确定为苦苣苔科新物种——鼎湖后蕊苣苔。
44新物种叫“鼎湖”
据统计,截至2024年1月,鼎湖山已发现新物种达202种,其中,以“鼎湖”或“鼎湖山”命名的物种有44种。
据介绍,在鼎湖山发现的新物种中,菌类占据了71种。鼎湖水乳菇便是其中之一,它属大型真菌,常见于5—8月,菌盖呈灰褐色,菌褶呈乳白色,受伤时会流出白色乳汁,故得名“水乳菇”
动物新物种有68种,如鼎湖黑丽金龟、鼎湖散白蚁、鼎湖头蜓等等。其中,鼎湖头蜓为蜓科头蜓属,是广东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常栖息在鼎湖山林荫狭窄的小溪和渗流地。因该物种最早是在鼎湖山发现,故以鼎湖命名。
植物新物种有63种,如鼎湖血桐、鼎湖铁线莲、鼎湖巴豆、鼎湖杜鹃等等。其中,鼎湖血桐是植物界大戟科血桐属的常绿小乔木。该物种成片生长在海拔200—800米的湿润山谷中,叶片为宽大的卵状三角形,顶端骤长渐尖。枝条折断时,会从断口流出红色的汁液,就像人类受伤流血一样,因此得名“血桐”。
同属植物新物种的鼎湖铁线莲,是鼎湖山特有的物种,为毛茛科铁线莲属的常绿藤本。它生长在海拔250—400米的山谷密林或沟边,较耐水湿。因其稀缺性,在《广东高等植物红色名录》中,该物种被列为“易危”等级。
多管齐下筑牢防护网
为更好呵护辖区发现的新物种,尤其是易危、近危、濒危等重点保护物种,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断加强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措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以就地保护为例,鼎湖山实行以封山育林为主的三区管理模式,将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其中,面积最大的核心区,禁止除科研科考以外的人类活动,最大程度保育着珍贵的地带性植被——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在迁地保护方面,保护区建立了珍稀濒危植物园和鼎湖山特色植物专类园等园区,以近地引种的方式,保育生长在鼎湖山的特有植物和珍稀濒危植物。对于有观赏或经济价值的物种,则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研究、知识传播、生态观赏、推广应用等,以让更多人熟知它们,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