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永新
坚挺的身躯,沉甸甸的谷穗,高度甚至超过成年人,亩产最高达1200斤……7月12日,在鼎湖区沙浦镇桃一村,由广东庆硕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研种的超级稻两栖糯米王获得成功,并在当天开割。同时,也标志着水稻的“禾下乘凉”梦正走向现实。
当天上午,晴空万里,在夏风吹拂下,1亩多的两栖糯米王舞动腰肢,发出沙沙的响声。这些水稻植株普遍高达1.8米(普通水稻高约1.2米),稻穗比普通水稻长约1倍,向人们展示着丰收的姿态。“开割啦!”随着庆硕云公司负责人卿芬芳的一声令下,工人们钻入禾田里,挥动镰刀,收割丰收。这一刻,也拉开了超级水稻背后的故事。
两栖糯米王植株普遍高达1.8米,亩产比普通糯米高三四成。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永新 摄
“我们公司团队进驻肇庆16年了,主要发展两栖稻优质品种。”卿芬芳告诉记者,该公司是集健康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农机服务、农文旅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公司,拥有专业的农技人员,当年在全国各地考察投资选址时,最终看中了肇庆,“肇庆的气候、土壤和水源,非常适合发展健康农产品。”
目前,庆硕云公司在鼎湖区承包了2000多亩土地种植水稻。“我们在发展优质水稻的同时,不断研种新品种,其中包括两栖糯米王。”卿芬芳介绍,考虑它的根茎承重等因素,该公司最初主要研种旱稻,每年一造,端午节前后播种。由于植株高大、谷粒饱满,其成熟期比传统的水稻晚约30天,但亩产比传统糯米高三四成,达到1000斤左右,最高纪录为1200斤。“经多年研种,它的抗风力、抗病虫害、适应性不断得到增强。”
今年早造,该公司首次将两栖糯米王进行水种。“由于经常浸泡在水中,根茎容易变软,不小心就会倒伏。”卿芬芳说,今年的“龙舟水”比往年都严峻,但都挺了过来,产量虽然稍微受影响,但整体可以说是成功了。
卿芬芳提到,肇庆盛产裹蒸,需要大量糯米,但目前肇庆糯米产量有限,需要外地补充,“这是很大的商机,将来我们会大面积铺开种植两栖糯米王。有了产量支撑,制作裹蒸用本地产的糯米,‘肇庆裹蒸’将更有内涵。”
由于两栖糯米王具有软糯、米香味浓等优点,其价格比普通糯米略高,不过往往水稻还在生长,订单已接踵而来,不愁销路。
就在当天,庆硕云公司已经开始育种,为晚造做准备。“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土壤肥力提升、水量控制、微生态系统菌技术应用等,将产量再提升。”
“我们计划加大新品种的推广力度,扩大种植面积,力争形成示范带动,充分发挥新品种观赏性强等特点,助力观光农业和乡村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卿芬芳如是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