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严炯明
“90克、220克、250克……”7月5日上午,端州区中心市场外聚集了众多市民,他们拿着自己的手机,等待着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使用经强制检定合格的电子计价秤进行称重,然后在手机加贴统一印制的重量标签。活动现场,工作人员还向市民讲解演示“手机砝码”的使用方法。这是一场由市、区市场监管局共同举办的“手机变砝码计量惠民生”科普宣传活动。
“手机变砝码 计量惠民生”科普宣传活动吸引众多市民参加。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严炯明 摄
据了解,我市在6月24日至7月2日期间,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第一期共10场“手机变砝码计量惠民生”科普宣传活动,共计发出手机砝码重量标签1300多份,惠及市民1300多人。
“手机砝码”如何使用是不少市民关心的事情。当天上午,一位完成手机称重的市民在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来到中心市场内随机选取两家商店进行检查。该名市民在一个水果档选取了几个水果。她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首先将其重量为250克的手机放在商贩电子秤上,显示出相同数值。然后,她再把水果放在秤上,即可得出商品实际重量。在另一家汤料店内,该名市民重复相关流程,对店内电子秤进行检验。
“市民使用静态和动态检验能有效防范商家使用‘鬼秤’。”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说道,“经过‘手机砝码’检查,两个商家使用的电子秤都十分准确。”
如果市民使用“手机砝码”,发现电子计价秤显示重量和标签标注存在较大误差,则该电子计价秤可能存在“缺斤短两”的情况。不过,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提醒,“手机砝码”仅作为交易时的参照,不作为消费维权的依据,消费维权应以集贸市场公平秤复称数据或市场监管部门检定情况作为赔付依据。
现场参与活动的市民纷纷对“手机砝码”科普宣传活动拍手称赞。“现在很多人使用手机,有了这个‘手机砝码’,平时买东西时多了一份保障。”市民钟女士说道。不少商家也对“手机砝码”的应用表示欢迎,他们认为这样有助于构建公平交易的市场环境,打击使用“鬼秤”的不良商家。
为了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计量秩序,我市一方面加强电子计价秤源头管理,阻断“作弊秤”“问题秤”流入市场,另一方面开展相关专项整治行动,检查各类电子计价秤使用单位519家次,检查电子计价秤总数873台次,立案查处电子计价秤计量违法案件10宗。此外,市场监管部门还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计量知识科普宣传,多渠道向广大消费者宣传识别“鬼秤”的基本方法。
为助力高要区河鲜特色产业发展,市场监管部门现场为江口河鲜特色美食街商家电子计价秤实施强制检定,签订《诚信计量自我承诺书》,并在江口河鲜特色美食街设置3把流动公平秤,为消费者提供便捷复秤服务。
记者了解到,市市场监管局计划在7月、8月底继续开展2期(每期不少于10场)“手机变砝码计量惠民生”科普宣传活动。“‘手机砝码’只是一个辅助工具,重要的是通过活动持续提升群众防范‘鬼秤’的意识。”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表示,“没有参加相关活动的市民,也可以通过市场公平秤对手机进行称重。”
此外,市场监管部门将持续开展电子计价秤生产、销售、维修、使用环节监督检查,打击“缺斤短两”计量违法行为。我市还积极开展诚信计量创建工作,在全市选取不少于50家集贸市场创建“计量失准先行赔付”市场,以落实承诺赔付标准为核心,以公平秤复秤数据为赔付依据,以开办者先行赔付或设置赔付资金等快速赔付机制,打造保障集贸市场诚信计量管理新模式。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