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特精密自动化生产车间吸引粤港澳媒体团关注。 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明红 摄
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明红
日前,记者走进位于鼎湖区的广东鸿特精密技术肇庆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几名工作人员在外围操控机器,被围起的自动化生产线内,数台机器人来回穿梭对铝合金材料进行压铸,一会,克莱斯勒51产品油底壳就具雏形。
自动化生产只是该公司精密“智”造的一个缩影。当前,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全国上下的共同追求。对此,该公司副总裁邱碧开认为:“从制造业角度来讲,‘新质’有别于以前的创新,是一个全要素的代际革命创新。其中既包含新的技术、新的组织,也包含新的管理方式、新的商业模式、新的合作业态,用全新要素推动整个产业的升级,这是过往前所未有的。”他表示,这对公司提出了更高要求。
成立于2003年的鸿特精密,21年来专注铝合金汽车零部件精密铸造领域,目前拥有广东肇庆工厂和广东台山工厂2个生产基地,主营范围有传统燃油汽车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车身等铝合金部件,又有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系统、电驱电控系统的铝合金零件及轻量化车身结构件的精密铸造和机加。
该公司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连续多年雄踞中国压铸企业综合实力50强。
“21年前肇庆就在统筹布局传统汽车零部件产业,我们作为第一批汽车零部件企业落地肇庆。”邱碧开介绍,当初落地肇庆,看中的就是肇庆零部件产业基础和政府政策支持。与肇庆一路成长的同时,他也欣慰地看到,小鹏汽车、宁德时代等国内头部企业陆续选择在肇庆设厂,这为本土企业带来优质资源,鸿特精密可以就近为它们提供零部件,节约了运输成本。
传统制造企业,如何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鸿特精密完善人才发展体系,鼓励创新,导入智能化生产设备及研发先进工艺技术,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升级转型,打造数字化智能工厂,提升了产品质量及业务效率,实现由中小型传统燃油汽车零部件制造到大型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及大型复杂结构件制造的技术升级转型,从传统的自动化制造向智能化智造的先进生产方式的升级转型。
邱碧开介绍,公司每年加大高新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力度,通过对加工工艺、刀具、参数标准的技术创新,公司开发的“凸轮轴7轴孔精加工”精度达到行业领先水平,由此获得了全球知名企业康明斯颁发的国内唯一一个“全球项目开发奖”。公司还独创性地研发出铝铁同步加工工艺,在硬度悬殊的钢材和铝合金材料之间进行复杂的铣钻孔加工,该项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矢志不渝的专注,让鸿特精密赢得客户的认可与肯定,成为众多知名汽车品牌的一级配套供应商,年销售额也逐年增加。近年来,公司销售额从2021年的12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7亿元,连续2年增长超25%,其中,欧美出口订单占公司总业务量60%以上。
关于未来,邱碧开充满希望,他表示公司将继续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先导,专注铝合金汽车精密零部件铸造领域,瞄准前沿技术和未来产业,提高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智慧驾驶汽车以及飞行汽车、无人机等低空通勤装备领域的产业配套,加大技术创新力度,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