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戴福钿 通讯员 王维
近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发布了省级标杆家庭农场入围名单,我市的72家家庭农场榜上有名。这些家庭农场有何特色?记者采访了其中3家,从他们的“种养经”中发现,在乡村振兴中脱颖而出,他们都有自己的独门绝招。
高要区白诸镇志业农场:LED灯让火龙果四季挂果
“这个批次又获得了大丰收。”6月27日,在位于高要区白诸镇廖甘村的志业农场,农场主李志峰喜上眉梢。他正忙着指挥工人采收火龙果,准备交货给来自广州和惠州的客商。
高要区白诸镇志业农场种植的火龙果。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永新 摄
志业农场成立于2017年,面积110亩,主要种植火龙果。“初期种植,挂果期只有三个季度,当时还处在摸索阶段,产量和品质都不理想。”李志峰介绍,多年来,他不断摸索和学习,致力实行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种植管理发展模式。
引进现代化种植设施,是志业农场的特色。2021年,李志峰将其中的20亩作为试点,架设了可增产的LED灯,提高作物光合作用,达到增加产果期和产量。“当年试点实现了四季可挂果,产值较以往提高30%以上。”他高兴地说。尝到甜头后,2022年,该农场全面架设了增产LED灯,扭转以往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
该农场还安装有高效率喷灌系统和物理虫害防治设施,以实现精准化种植、资源节约和减少化学肥药使用率。同时,安装了保鲜预冷设备,以适应市场销售调控和提高农产品运输中的保质能力。
“农场注重产品溯源管理,严格做好火龙果出售前的产品自检、送检和抽检,并为产品贴上溯源码。”李志峰说,近年来,农场的火龙果供不应求,主要销往珠三角地区。
如今,志业农场火龙果每年可挂果12至15批次,全年产量约300吨,产值约200万元,带动了周边3000多人次就业。该农场还成功注册“领篮鲜果”商标,并先后入选“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和全国基层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等等。
封开佰秀家庭农场:杏花鸡吃鲜果喝泉水
佰秀家庭农场位于封开县大洲镇高枧村,专业养殖封开杏花鸡。与普通的家庭养殖场不同,该农场以生态养殖、标准化设施为特色,并带动村里30多户家庭发展林下养鸡产业。
封开佰秀家庭农场里养殖的杏花鸡。 受访单位供图
走进佰秀家庭农场,只见树木葱郁,矫健的杏花鸡或在树枝上栖息,或在林下觅食,或在溪边饮用山泉水。“生态喂养是我们一直践行的理念。”佰秀家庭农场负责人刘伯秀介绍,作为土生土长的封开人,他一直想带动家乡的杏花鸡走出肇庆,于是在2019年辞去了外地的工作,回到家乡租下500多亩山头,与家人一同养殖杏花鸡。
为养出更优质的杏花鸡,刘伯秀与家人摒弃了传统的饲料喂养模式,改用生态喂养。为此,他们在农场里种植了大量的桑叶和牧草,并搭配有百香果、麒麟李等水果,供鸡食用。养殖过程中,该农场实施自然放养,让鸡在山中自由觅食,辅以玉米、稻谷等喂养。
“为迎合市场需求,我们不断补齐杏花鸡的产业链条。”刘伯秀告诉记者,他在农场打造了一个饲料加工厂,研制出专门的生态饲料。同时还有销售门店、肉鸡深加工厂等链条,进一步打响了其品牌。
历经多番探索,佰秀家庭农场的杏花鸡很快就打响了名声,受到全国各地顾客的热捧,售价也比市面上普通鸡贵四成以上。去年,该农场生鸡年出栏量超4万羽,销售额接近300万元。
为带领周边村民致富,佰秀家庭农场实行“公司+农场+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周边30多户村民参与杏花鸡养殖业,既解决了当地部分人的就业问题,也实现农场和农户双赢发展。
四会市翠翠甲养殖场:甲鱼家鱼混养产量大幅提高
作为水产养殖大军的一员,四会市翠翠甲养殖场走出了一条发展新路子。
“养殖场成立于2015年,共有120多亩、16个养殖外塘,是集甲鱼养殖、种蛋孵化、种苗培育等于一体的农场。目前,场内养有甲鱼超50万只。”四会翠翠甲养殖场负责人潘海波介绍,2019年,他开始尝试甲鱼与四大家鱼混养。
四会市翠翠甲养殖场养殖的甲鱼。 受访单位供图
潘海波介绍,混养对家鱼的投放种类以及密度有相应的标准,把握不好会造成家鱼死亡。为此,他多次向养殖技术人员以及到其他养殖公司“取经”,不断完善养殖技术,“后来,我们选择了中底层鱼类等作为搭配混养。”他说,这样既可以让甲鱼吃不完且沉底的饲料被消化,净化水质,又能提高农场经济效益。
根据甲鱼习性,潘海波收购了各类杂鱼,将其与豆粕混合,制成绿色饲料,喂养甲鱼和家鱼。同时,打造尾水处理系统,通过对养殖尾水进行净化处理,达到养殖用水循环使用与环境保护目的。
在绿色生态养殖和混养技术支撑下,翠翠甲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大为提升,年销售额接近300万元,较混养前约提高了25%。
2022年,瞄准电商发展前景,该农场开始涉足直播带货赛道,通过与专业公司合作搭建直播间,让主播走进塘头等方式,销售成品甲鱼,以带动农场进一步打开销路。
据统计,今年以来,通过直播带货,翠翠甲养殖场月销售额为2万—3万元,约占整个农场销售额的12%—15%。不仅培养了更多本土主播,而且还助力农场走出一条农业发展新模式,带动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