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洁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内竞争日趋激烈,一场“内卷”浪潮正在悄然上演。相关的汽配行业该如何稳经营,抢订单?近日,记者走进我市汽配企业,了解企业如何突围,得到的答案一是拥有自身过硬的专有技术,二是数字化转型。
肇庆动力金属成功进行数字化转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梁小明摄
开发周期从90天压缩到35天
肇庆动力金属是肇庆汽配行业的代表,其生产的汽车核心零部件发动机汽缸盖品质过硬,让该公司一举成为美国克莱斯勒(斯特兰蒂斯集团)6.2L和6.4L缸盖的全球独家供应商,该公司的英语名字为“ZhaoqingPower”(肇庆力量),很好地诠释了肇庆汽配企业的风貌。
肇庆动力金属凭借在燃油车领域积累的技术,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以来,动力汽配成功转型,产品从单一的燃油车项目增加至纯电动项目、混动项目、航空项目、油泵盖项目等多线并进。如今的新能源汽车业务已经占该公司业务总量的75%,产品供应日本明电舍、蔚来汽车、湖南中车、上海电驱动、奇瑞汽车、比亚迪、广汽埃安、一汽红旗、卡斯马汽车系统(上海)、轩孚科技等国内外知名汽车品牌。
行业的变革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肇庆动力金属主营的汽缸盖是汽车的安全件,要求十分严格,过去的开发周期是90至180天,而如今客户却要求40天即给出样品和报价。“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肇庆动力金属相关负责人表示。
然而车企开出的40天“答卷”时间,肇庆动力金属用了35天就“交卷”,这得益于肇庆动力金属的提前布局。该公司从2019年开始就进行数字化升级,将生产线、财务数据、质量数据、能源数据、物流数据等全部集成一个平台,实现了从分散型到集中型办公,平台数据的实时流动能够让生产线快速响应。“譬如某个生产数据的变化,从员工层层反映至统计部门,过去起码需要一天时间,现在通过平台,几乎同时知晓。”肇庆动力金属相关负责人介绍,产品的生产系数、重量、数量、产出等数据的汇总推动了生产线的高效沟通和流程协作的快速反应,数字化转型的模拟铸造获得精准、迅速、专业的设计方案和及时、准确的模具、工装等开发配套。
据统计,自推动数字化改革以来,肇庆动力金属的设备利用率提升了12%、设备平均耗能减少3.5%、维护成本降低了13%、交货准时率提高了15%。
采访期间,某车企负责人到场商讨新产品的研发合作,肇庆动力金属技术部门负责人通过平台集合参数,现场就可以明确开发的技术细节。“现在我们的订单一直在增长。”肇庆动力金属相关负责人透露。
沉淀数据反哺生产工艺提升
走进广东鸿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金利厂区,每条生产线上都醒目地摆放着相关指示牌,标注着压铸件供应的汽车品牌。6800吨的超大型压机正在上模,而所有工序、流程及结果都会转化成数据,既辅助生产,又为生产决策提供支撑。近年来,鸿图科技把数字转型作为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搭建起自己专用的大数据平台。
在过去,公司调度相关情况,需要人工从各组别收集数据才能制表。如今通过该平台,生产、财务、能耗、质量、工程技术、库存、采购、安全等17组相关数据一览无遗,可以快速生成150张不同内容的报表,而且数据互相打通,可以更为立体地展现公司的相关具体情况。
鸿图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数字转型,公司的生产管理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如今每个产品都有二维码,产品随码流通到每个工序,工序负责人可以立即掌握某一个工序的优良情况,生产灵活性大为提升。另外,通过平台可以立即掌握每台压铸机的生产任务、对应车企、生产进度等,“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生产数据的分析,提升我们的生产工艺。”该负责人表示。
目前,我市工业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推动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推动企业向数字化“要效率”,通过“上云上平台”有效促进企业降成本、提质量、增效益。
今年,我市重点实施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并聚焦新能源汽车(含新型储能)、电子信息、金属加工、绿色建材等行业,组织遴选供应链龙头企业、产业链牵引企业等数字化牵引单位,组建数字化软硬件企业等产业生态联合体,广泛发动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推动中小企业的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管理、安全等各个环节数字化升级,实现降本提质增效、持续创造价值,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市累计推动727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