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初夏时节,走进高要区小湘镇“肉桂咖啡·香纱飞舞”乡村振兴示范带,蜿蜒如带的彩虹路穿梭其中,道路两旁绿野葱葱,迎面吹来的清风让人不禁摇下车窗,感受这乡村美丽风景和清新空气。

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丽娟 特约记者 刘潜

初夏时节,走进高要区小湘镇“肉桂咖啡·香纱飞舞”乡村振兴示范带,蜿蜒如带的彩虹路穿梭其中,道路两旁绿野葱葱,迎面吹来的清风让人不禁摇下车窗,感受这乡村美丽风景和清新空气。循着狭长的大坝水库,蓝天白云倒映其上,而不远处的一座城堡“闯”入,给乡村增添了一份浪漫的异域风情。这是小湘镇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的一个缩影。

“月光流域”成了乡村振兴示范带上的一颗明珠。 西江日报记者 杨丽娟 摄

“月光流域”成了乡村振兴示范带上的一颗明珠。 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丽娟 摄

美丽图景带动乡村经济

记者沿着大湘大道牌坊一路驱车直入,首先来到的是瑞世界农文旅项目“月光流域”所在地,该项目是广东省(高要)粤台农业合作试验区重点项目示范区。

步入其中,视野开阔,近处花草镶嵌,远处群山环抱,一座欧式城堡的酒店屹立其间,一幅美丽山水画跃然纸上。半山腰处因地制宜逐级设置了帐篷式客房,沿途还有萤火虫复育秘境,泉水潺潺。

“这里山美水美,还有大草坪,吸引了不少企业、社团过来搞团建。”瑞世界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园内主要体验项目是咖啡体验馆,展示一颗咖啡生豆到一杯咖啡全过程,游客可品尝咖啡、喝下午茶,周末有音乐演出,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驱车往前几公里,便来到了森呼吸营地,营地里有开放式的草坪大舞台,帐篷、音响、厨房、厨具等一应俱全,还设有钓虾场、土特产展馆。营地负责人黄天国告诉记者,旺季时,一个月接了20多个团。

汉塘村在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带动下,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彩虹路铺到家门口,延伸至香云纱晒纱基地,破旧闲置小学被改建翻新成村委会,还新增了香云纱展馆、千年古树格木和香云纱摄影展馆。格木森林公园已经初步建成,并规划建设桂山登山林道与观桂亭。

“乡村越来越美了,人气也更旺了。”汉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礼洪喜笑颜开,目前农家乐新增了3家,对这条示范带的带动作用充满了期许,畅想示范带全线完善后,游客在“月光流域”办理入住,下午在酒店品咖啡喝下午茶,然后乘坐游船一路观赏水库风景,来到森呼吸营地烧烤团建,次日一早到香云纱基地拍摄晒纱,参观和选购香云纱非遗文创产品,吃地道农家菜。

农文旅商巧融合

小湘镇副镇长王瑾妮告诉记者,这条“肉桂咖啡·香纱飞舞”乡村振兴示范带,全长7公里,覆盖3个村(社区),周围群山种植肉桂,盛产野生薯莨,衍生出了香云纱产业,还有咖啡的种植、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小湘镇因地制宜、因势而谋,打造农文旅商消费新业态、新产品、新场景,推动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做强农文旅商的产业融合大文章。

示范带沿途设置了5个打卡点,分别为联星大湘口饮食文化街、瑞世界农文旅项目、森呼吸文旅露营基地、汉塘香云纱产业基地、格木公园农村产业综合体,每个打卡点各具特色。

瑞世界负责人告诉记者,项目定位为“农文旅”,是以农业种植为基础,以生态保育为核心,以文化塑造为手段,以体验旅游为主导的文创旅游项目。项目依托实体经济欣瑞联电子(肇庆)有限公司和肇沁咖啡一二产业的支撑,稳步发展集住宿、科普、体验为一体的第三产业,是典型的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项目。项目在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的同时,带动农民种植咖啡,优化当地的生态资源,为当地带来良性的发展。

记者深入了解发现,森呼吸露营并非单一业态,同样是依托养殖澳洲小龙虾的主体产业,利用这里的山泉水养殖了12亩小龙虾。“这里好山好水人文好,何不搞一个可以烧烤、露营、团建的营地?”让负责人黄天国意外的是,营地搞好后,成为了珠三角周边城市的团建之选。他计划做星空民宿,并谋划引入商业集市,免费提供给村民售卖土特产。

投资商纷至沓来

汉塘村依托生长有天然薯莨的优势,引进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香云纱染整技术,打造了香云纱产业基地,基地注重企业生产与休闲旅游并行发展,一方面完善香云纱产业链条,进一步补上香云纱原材料缺口,并引进下游加工企业;另一方面建设休闲配套设施,提升产业基地风貌,加强文创氛围吸引更多游客,并将客流量转化为经济收入。

王瑾妮告诉记者,目前汉塘村香云纱产业已现雏形,在原材料方面,已引进优质桑树100株,为后续生产丝绸打下基础。下游加工企业方面,过泥厂已完成建设,且机器组装完毕,预计6月份投产,完成香云纱染整最后一道工艺。在制造和销售方面,成立了肇庆市锦莨雅致香云纱工艺品有限公司,并引进了汉唐新纱(肇庆)生态农业发展项目和肇庆汉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这段时间陆续有客商过来参观考察,意向洽谈发展文创、民宿、饮食、旅游等项目。”王瑾妮告诉记者,乡村振兴示范带有产业作为支撑,有文化赋能,美丽生态加持,农文旅商融合发展的带动效应日益凸显,将进一步推动实现“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的图景变为实景。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