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洁
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党中央着眼我国高质量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将激活万亿市场。广东率先布局政策体系,对于肇庆正在全力推进的新型工业化、“百千万工程”、绿色发展等而言,将带来重大机遇,有利于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加强政策合力,释放万亿市场
上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根据《行动方案》,到2027年我国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在居民消费方面,汽车、家电、家居等消费品则通过以旧换新,促进消费需求。专家预计,两者可激发万亿市场,为实现今年“稳增长”提供重要支撑。
广东省既是全国制造业第一大省,也是全国最大的消费市场,切实扛起责任,在全国率先出台落地体系政策。4月13日,广东省印发《广东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实施方案》,另外制定出台“1+3+8”政策体系,在更新、换新的目标上与国家同频共振,同时根据地方实际,制定具体行动方案,并与制造业当家、“百千万工程”、绿美广东等重点工作相结合,推动政策协同。
为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中央财政将从加强资金政策统筹、完善税收支持政策、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强化财政金融政策联动等方面加力引导,同时,将统筹存量政策和新增政策,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广东省也表示,将打好“财政补贴+金融工具+平台支持+企业让利”组合拳,把促消费与工业企业去库存相结合,千方百计释放内需潜力,切实增强经济发展动能。
当前,我市也在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在4月17日举行的全市营商环境大会上,市发改局相关负责人对相关政策作了说明。我市将在贯彻落实国家、省的部署上,结合肇庆实际,实施“四大行动”,具体包括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全链条废弃物循环利用行动和标准引领行动。
做大蛋糕,产业链获益
这场潜力巨大的大规模更新、换新行动,或可为肇庆带来内、外两重助力。
首先从外部动力讲,设备更新、以旧换新将撬动万亿以上的市场,利于相关产业链做大蛋糕。新能源汽车是方案提及的代表,过去五年,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肇庆作为全省最早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地市,新能源汽车每年产量以双位数以上增长,带动了汽配产业的转型升级。此次,国家、省继续把汽车作为以旧换新的重点,广东省的《实施方案》选取了汽车、家电产品、家居家装三个重要品类作为切入口,鼓励企业开展促销活动,推广新型消费场景,带动以旧换新。肇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也能从中获得新一轮的机会。
另一方面的利好或体现于招商。根据记者观察,近年我市成功招商落地的项目中,很大比例都是国内市场份额扩张而选择扩产的装备项目。这些项目具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自身创新能力强,一般为专精特新或者“小巨人”企业,二是提及选择肇庆的原因时,都不约而同提及“要扩展大湾区市场,肇庆是这一环节中最具性价比的地方”。
激发内生动力,推动新型工业化
从内生动力分析,大规模设备更新、以旧换新行动利于提升推动肇庆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高端、智能、绿色、安全是工业领域设备更新的重点方向,也是当前我市新型工业化的内在要求。
首先,先进设备有利于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譬如近年落地肇庆高新区的山鹰纸业,拥有两台全世界领先的造纸设备,可每分钟出纸1.2公里,达到了国内领先的水平。肇庆鸿图则拥有全球首台最大的1.2万吨的一体化压铸机,不仅可以一体化成型新能源汽车的后地板,而且将生产节拍从3小时压缩至2分钟。
数字化是新型工业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我市新质生产力的代表,瑞庆时代、小鹏汽车均入选广东省数字化转型的典型项目。我市的优质项目近年也纷纷启动了数字化改造,如宁德时代的供应商先阳装备,整机超过1万个零件,通过数字化生产线的智能管理,实现了各个环节的高效率协同。
我市对数字化设备的需求也持续增长,2023年,我市入选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今年将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抓好完善5G、光纤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生产性服务业水平,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打好环境服务基础。
根据全市新型工业化工作部署,我市还将引导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提高工业企业清洁化生产程度,推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提升资源化、循环化水平。随着新型工业化深入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消费以旧换新将为我市建设需求提供“及时雨”,满足迫切需求。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广东推动更新、换新与“百千万工程”相结合,一方面可以带旺县镇村消费,改善居民生活。另一方面,我市正以工业化思维发展现代农业,当前我市“百千万工程”涌现的优质项目中,不少正是通过现代技术、现代装备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发展,更新、换新将为我市“百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插上“翅膀”。
目前,我市相关工作方案正加紧制定实施,重点谋划储备一批设备更新、循环利用的重点项目。通过用好上级支持政策,并计划加强项目要素保障,对于不新增土地、以设备更新为主的技术改造项目,简化前期审批手续,紧握利好机遇,加快全市新质生产力发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