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丽娟
春分过后,正是蜜蜂的繁殖期,也是蜂农的采蜜期。记者从端州区出发,一路穿山越岭,来到广宁县江屯镇白带村委会羊七村。该村位于大山深处,是白带村委会最偏远的地方,也是养蜂最多的村子,基本家家户户都养殖蜜蜂。
春季气温回暖,百花盛放,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花香。“这是果木树,这是红花茶树,这是鸭脚木……”蜂农第三代邓金棠带领记者一边深入山林,一边介绍道,羊七村山场面积大,物种资源丰富,一年四季都有不同树种开花,为蜜蜂带来丰富且多样的花粉,吸引了它们在此筑巢产蜜。
蜂农在查看蜜蜂的繁殖情况。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丽娟 摄
邓金棠的蜂场位于山坡上,四周花开芬芳,引得蜜蜂来采蜜。“你看,蜜蜂脚上的黄色颗粒就是花粉了,它们将花粉带回蜂箱酿出蜂蜜。”邓金棠指着眼前的蜜蜂说道。随后,他将蜂箱的盖子掀开,里面住着密密麻麻的蜜蜂,他将蜂箱巢框取出,上面已经结满了蜂蜜。
“等酿出的蜂蜜再多些就可以采蜜了。”邓金棠说,目前正是蜜蜂的繁殖期,其所酿的蜂蜜正好够它们自给自足,“采蜜要取之有道才能长久,这是祖辈流传下来的养蜂哲学。”
邓金棠养殖的蜜蜂品种为中华蜂,有60多个蜂箱。他告诉记者,一个蜂箱可采12—15斤蜂蜜,一年可采收两季,年产一两千斤蜂蜜。其中,春蜜可卖60—70元/斤不等,冬蜜可卖80—90元/斤不等,“一年也有几万元收入。”
在白带村委会大寨村,养蜂人陈国兴正在观察蜜蜂的繁殖情况。“蜜蜂繁殖多了,要备多些蜂箱,等小蜜蜂长大后,老蜂王就会带着一群蜜蜂组建‘新家’。”陈国兴说,蜜蜂是群居性动物,要了解它的习性,才能养好。
“每年7—9月是缺花期,蜂农们采蜜时会保留部分蜂蜜给蜜蜂,让它们安稳度过艰难期。大自然给了我们这么好的馈赠,我们也要懂得和谐相处之道。”陈国兴笑着说,蜜蜂和人一样,如果没有吃食会飞走。正是这样一种平衡、和谐的关系,让蜂农们得以持续酿制“甜蜜事业”。
白带村委会下辖15个村小组,基本每个村小组都有养蜂人,目前蜂箱多达6000个。靠山吃山的养蜂人,很早便学会了抱团发展。2017年,以羊七村为主体,白带村成立广宁县江屯镇泓泰农业专业合作社和蜂蜜加工厂,带动各个村小组参与,实行“合作社+农户+市场”的模式,打造白带蜂蜜品牌。
“我们的蜂蜜口感顺滑,带着花香,味道独特,纯天然。”江屯镇白带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水华自豪地说,正是蜂农们淳朴的信仰,酿造出了高品质的蜂蜜。白带蜂蜜先后被评为省一村一品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深受市场认可,成为振兴乡村的“甜蜜产业”。
记者发现,这些养蜂人多数较为“佛系”。用他们的话来说:“养蜂是我们的副业,一切遵循自然规律,顺其自然看蜂采蜜。大家不会急功近利,添加白糖养蜂,自然界给予的就是最好的馈赠。”蜂农们道出了这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的关键所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