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肇庆高新区爱心车间为残疾人搭建就业和康复平台,小车间汇聚“大爱心”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肇庆高新区爱心车间的工人在认真工作。  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戴福钿 摄

肇庆高新区爱心车间的工人在认真工作。 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戴福钿 摄

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戴福钿 通讯员 赖小琴

一边干活赚钱,一边免费进行康复锻炼,这样的车间您见过吗?在肇庆高新区就有这样一家爱心车间,它由肇庆高新区社工局与辖区企业广东安沛电力公司共同搭建,是肇庆首家针对残疾人就业和康复服务开设的车间,旨在解决辖区困难残疾人生活和就业困扰,助力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近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肇庆高新区城区社区的爱心车间时,见到数十名残疾人正进行绝缘纸板粘贴等简单工作。虽然这些残疾人全部入职安沛公司,但该车间并没有设在公司内,而是独立开设在社区里。车间面积300多平方米,工人的工作内容亦相对简单轻松。

周李广是爱心车间工人,今年59岁。儿时因高烧造成脑瘫,他一直难以就业,长期处于失业状态,生活捉襟见肘。去年,正隆社区居委会得知爱心车间招聘残疾人,第一时间将这个好消息告知了周李广,帮助他重新就业。

“多年来,为了找工作,数不清跑了多少地方,都没企业愿意招收。一个人在家待着相当烦闷,人也颓废很多。”得益于爱心车间,周李广不仅有了收入,还成为同事们公认的“老顽童”:热心助人、活泼开朗、喜欢凑热闹,且手工做得好。

廖绍昌夫妻也是爱心车间的工人,目前生育有两个小孩。由于两人在精神、听力、行动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障碍,就业成为他们的难题,家境困难。

“前两年,我在龙湖居委会的帮助下,找到一份环卫工作,靠此养活一家大小,很吃力。”廖绍昌笑着说,去年,他们夫妻俩一起入职爱心车间,每人月薪近2000元,家庭经济压力大大减轻,“身边还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事,彼此之间不会有歧视和别样的眼光。在这里工作,能赚钱,交得到朋友,工作轻松,我很满足。

肇庆高新区社工局残联办公室主任乐韵介绍,辖区有持证残疾人692名,部分存在家庭负担重、无医疗和退休保障等问题。为打通助残脱困掣肘,2022年年底,结合辖区优质企业多等实际,该区创新探索出一套“助残模式”,即打造集就业、职业能力评估、康复训练、适岗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等于一体的爱心车间。

“平日里,车间内有常驻管护人员3名,分别负责工人的日常生活照料、工作内容培训、产品质检、活动安排以及康复锻炼等。”乐韵说,为更好地服务残疾工人,该车间引入了第三方专业机构,每天为工人制定相应的锻炼方案,工作与康复穿插进行。“以今天为例,工人大概用了一个多小时做康复操和散步,之后才开始工作。”

据统计,目前,肇庆高新区爱心车间招有残疾工人61名,通过“独立车间管理+康复”模式,为他们提供了稳定且合适的就业岗位,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