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苑卉 通讯员 冯铁成 陈慧娴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广宁县将如何落实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肇庆加快建设成为珠三角核心区西部增长极和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新都市,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广宁新担当新贡献?近日,记者采访了广宁县委书记陈超常。
记者:新的一年工作中,广宁县如何把握好“稳”与“进”的关系,落实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陈超常:新的一年,广宁县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及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认真落实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争当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示范区,推动绿色崛起,建设绿美广宁,努力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为肇庆加快建设成为珠三角核心区西部增长极和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新都市作出广宁新担当新贡献。
记者: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要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百千万工程”建设加力提速,进一步做强县域特色产业、提升城镇建设能级,广宁县如何贯彻落实好这一要求,在高质量发展路上高歌猛进?
陈超常:今年广宁县将坚决贯彻省委、市委部署要求,进一步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善于作为,甩开膀子加油干,全面掀起“百千万工程”热潮,全力以赴实现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增速5.5%、税收突破4亿元目标,力争三年工作两年见成效,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快地惠及广宁人民。
在产业发展上,广宁县将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以“3+1”思路,加快推进华南工业园二期、江积产业园、古水竹子传统加工集聚区以及天河—广宁产业转移工业园等重点园区建设,进一步推动富县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补链延链强链,做大做强“421”产业发展布局,力争竹产业、塑料再生产业两个集群总产值超100亿元,培育2至3家产值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形成优势明显、分工明晰、配套完善的区域产业矩阵。
在强镇兴村上,广宁县将重点抓好典型镇、典型村建设,按照美丽圩镇“十三个一”要求,进一步细化培育好古水镇省典型镇的建设,对标省典型镇要求,重点推动江屯、宾亨两个市典型镇建设,南街、横山、五和、潭布、洲仔等镇(街)按照既定目标比学赶超,带动全县各镇(街)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大力实施“10+N”兴村行动,推动特色农业因地走好主导农业现代化、“土特产”精品化、农文旅体融合发展路子,力争全县100%自然村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项目,70%的自然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5万元,培育出一条总收入超1000万元的产业强村。加强要素保障,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用好横向纵向对口帮扶、“双百行动”“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等帮扶资源,按照“1+4+7+9+N”要求推进典型镇村培育建设,因地建立镇村重点项目库,不断激发镇村发展活力潜能。
在城乡融合发展上,广宁县将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通过谋划推进北环路、广宁中学新校区、县人民医院能力提升、旧城区改造等一大批重点项目,正式启动广宁未来新县城——绥江生态新城建设,推动县城扩容提质、产城融合。积极回应乡镇群众关切,聚焦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乡镇“三所学校”“医养结合”等重点工作,全面补齐各镇在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短板,强化联城带村节点功能。深入推进乡村美学价值共创行动和县镇村绿化工作,全力推动“红之源”“绿之韵”、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示范区等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力争今年完成5000多栋农房风貌提升,打造一批和美乡村的广宁样板,加快实现广宁高质量发展。
记者:新的一年,广宁将以什么为抓手,争当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示范区,推动绿色崛起,建设绿美广宁?
陈超常:新的一年,广宁县将继续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着力提升“含绿量”“减碳量”“含金量”,为全面筑牢粤港澳大湾区西部生态屏障展现广宁“绿色担当”。
在深入推进绿美广宁生态建设“六大行动”上,全域推动扩绿增绿,广泛种植竹子、红花油茶等乡土树种、果树,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华南植物园广宁竹子分园、竹海森林公园等项目建设,推动广东省广宁竹木产业示范园区创建成为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进一步擦亮“中国青皮竹之乡”品牌。
在推动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上,把“两山”理论融入经济建设全过程,用好山、水、光、风等自然资源,大力发展绿色能源与新型储能、康养旅游与休闲竞技、循环经济与新型材料等绿色生态产业,加快推进浪江抽水蓄能电站、绥江文旅二期、古水河4A景区及民宿等建设,持续推动绿色建材、金属加工、造纸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力争华南地区塑料再生产业产值超50亿元,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作出广宁新的更大贡献。
在创新发展绿色金融产业上,全面推进林业碳普惠项目,着力开发竹林碳汇交易项目,完成13个镇109个村林业碳汇碳普惠项目交易,实现“点绿成金”;深入推进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EOD)建设工作和分布式光伏碳普惠,着力建设20至30个“驿站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点,助力“无废城市”建设,让广宁的绿水青山释放更多发展红利,努力争当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示范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