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提升种植管护技术 建设高标准榨油厂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排沙镇破解油茶产业发展之困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游客在排沙红花油茶主题森林公园游玩。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戴福钿 摄

游客在排沙红花油茶主题森林公园游玩。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戴福钿 摄

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戴福钿 孙捷 通讯员 杨永庆

作为肇庆油茶种植大镇,近年来,广宁县排沙镇立足当地油茶种植优势资源,积极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富民兴村特色产业,推动建成肇庆首个以红花油茶为主题的大型森林公园,并按照SC认证标准落地准化榨油厂,带动原本零散乏力的油茶产业,逐渐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生态良好的好路子。

困境,油茶发展成行不成市

据悉,排沙镇油茶树种植面积约8500亩,其中,红花油茶约7500亩,主要集中在横坑村。以往,由于缺少统一的产业规划,导致各家各户分散经营,加之以留守老年人管护为主,整个产业出现管护难、出油率低、销售难等困境,处于成市不成行的状态。

“在村委会的帮助下,我种植的连片油茶树,这两个月为我带来了近5000元收入。放在5年前,这个收入我想都不敢想。”1月8日,记者走进木源村,67岁的莫天祥恰好来到村委会,感谢村合作社为其开拓了茶油销售路径。

莫天祥是木源村村民,种了30多亩油茶树。“油茶树都种在山头,儿子长期外出务工,靠我一个老头哪管护得过来。”莫天祥叹了口气称,由于精力有限,前些年,他只好“散养”油茶林,既不施肥,也不防治病虫害,致使杂树成林,乱草丛生,产果量锐减。

“种植零散、收成低,是我们这普遍存在的现象。”横坑村油茶种植户邓家钦无奈说,由于种植户普遍没有专业技术,且人力有限,该村油茶产量普遍偏低,出油率低。以他种植的40亩油茶林为例,正常每年可产180斤干油茶籽,但碍于树高、山陡,他每年的采摘量仅为六分之一,其余则在树上“自生自灭”。

据了解,管护较好的红花油茶树,每亩可产30斤茶油,甚至高达60斤,但排沙镇茶油产出率每亩平均不到20斤。

此外,由于加工滞后等原因,排沙镇油茶籽出油率较低,色泽不亮,价格随之受到影响,如红花茶油每斤售价40—50元,白花茶油则为100—150元,总体低于市场水平,且大部分只能在镇村范围内销售。

破题,产业升级产值水涨船高

为进一步推动全镇红花油茶产业和村集体经济发展,排沙镇对油茶发展进行了统一规划,从提高种植、榨油技术等“一条龙”服务,到发展乡村旅游等方面入手,逐渐走出了一条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走进位于横坑村的排沙红花油茶主题森林公园,多名游客正登山赏花。沿观光步道而上,两边密密麻麻的油茶树花开正艳,地上铺满了大大小小的花朵,甚是好看。

“排沙红花油茶主题森林公园占地近6000平方米,种有油茶树3200平方米,为横坑村村民零散种植而成。”排沙镇副镇长谢振昭介绍,2018年,在乡村振兴战略下,该镇决定利用辖区油茶种植面积大、名气响等优势,发展油茶旅游,打造集观光、休闲、研学等于一体的油茶森林公园。同时,通过盘整零散种植资源,推动产业进一步升级发展。

得益于此,作为油茶种植大村的横坑村,迎来发展机遇。“根据规划,公园覆盖的种植户超200户,各家种植范围不一。”谢振昭透露,近年来,该镇将这里作为油茶种植示范基地,积极与农业部门、高校、行业协会对接,切实强化技术服务保障,为种植户提供虫害防治、种植技术帮扶等方式,辐射带动全镇油茶标准化种植。

历经5年多的不断完善发展,如今,排沙红花油茶主题森林公园已成为当地有名的旅游目的地,年接待游客超1万人。

在发展旅游业和提高种植技术的同时,排沙镇还致力提升茶油的生产标准。据介绍,2023年,该镇投入200多万元,在横坑村建设一座占地约200平方米、按照SC认证标准建设的标准化榨油厂。

标准化榨油厂计划于本月底正式投产。日后,该厂将统一收购种植户的油茶籽,将茶油统一包装,进入商超和高校等地售卖,进一步解决销售难题。

未来,进一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为走出一条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排沙镇在不断提升油茶树管护技术以及标准化生产之余,还大力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运作模式,进一步推进油茶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种植技术有了,标准化生产能力有了,但如何进一步提升生产力和产油量,关键还在于解决油茶果的采摘、搬运等问题。”谢振昭告诉记者,去年以来,排沙镇多次联系龙头企业以及专业合作社,旨在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运作模式,致力盘活全镇闲置的油茶树资源,实现农户增收、油茶增产。

接下来,排沙镇计划在油茶树种植范围较为集中的山上,建设蛛网式硬底化道路,以方便种植户采摘及运输油茶果。同时,深度融合农文旅项目,将更多的种植场所,高标准打造成集科研、生态、休闲为一体的产业基地,进一步挖掘油茶的消费市场,推动该产业转型升级。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