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淑卿用淘米水淋绿植。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永新 摄
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永新
“我们一家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来践行绿色健康环保生活。”1月9日,陈淑卿对记者说。在前段时间鼎湖区妇联举行的2023年鼎湖区“绿色家庭”“美丽庭院”等表彰会上,鼎湖区桂城街道第一社区居民陈淑卿家庭,获得了“绿色家庭”殊荣。她家同时还当选肇庆市“绿色家庭”。
采访时,陈淑卿向记者聊起了她一家的“绿色环保经”。“以前,听说全球气候在变暖,人们必须要重视并践行环保生活,从那时起,‘绿色环保生活’的种子便埋在我心里。”她说。
在日常生活中,陈淑卿一家树立节能减排的科学观念,弘扬“节俭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我们家人用水,很少会浪费。”陈淑卿告诉记者,如将洗米水用来淋花,家人洗脸的水和洗菜的水放一起,用来冲厕所。家里养有金鱼和乌龟,换水时每次换掉一点,再加入一点净水,如此循环。而换出来的水当“肥料”,用来浇淋植物,生长更加旺盛。
“生活中要省电。”陈淑卿接着说,出门记得关灯,晚上走出房间,也要随手关灯。在夏季,风扇能解决闷热,就不会开空调,即便使用空调,也会设定合适的温度,这些已经成为家人的习惯。
在陈淑卿的亲戚朋友眼中,他们一家外出吃饭,只要餐馆有消毒可循环利用的碗筷,就不会选择一次性的。在他们家里,也很少见到一次性的塑料或纸质杯子、一次性筷子,招待客人也是使用经过消毒的杯子或碗筷。“一次性筷子用木料制作,不环保。”梁淑卿说,每年的植树活动,他们一家都用各种方式参与,最早种下的树木,如今已郁郁葱葱。
垃圾分类也在陈淑卿的厨房里得到体现。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垃圾都得到分类,如蔬菜渣、纸盒等都分开放置,按不同的垃圾箱投放。”陈淑卿说。到超市或市场购物,家人带上自备的环保袋已成“标配”,从不使用商家提供的塑料袋。受影响,陈淑卿的亲戚朋友纷纷仿效,身边爱环保的人越来越多。
对于儿子的教育,陈淑卿夫妇往往是少说多做。“说一百句,不如做一件实事来得直观。”她说,父母是孩子的榜样,言行举止影响着他的成长,如要让孩子保持房间清洁整齐,父母就要带头做好;掉到地面的垃圾要捡起放入垃圾桶,千万不要以为这些事情很琐碎,“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绿色环保生活就是这些点滴小事汇聚而来。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