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凤兰在社区开展义诊服务。 西江日报通讯员供图
西江日报记者 张苑卉 甘婉怡 通讯员 陈冲
“最近血糖正常,要保持下去,饮食按照菜单,还要定期吃药……”近日,在端州区城中社区党群驿站,志愿者正为社区老人做检查,队伍中的一名银发志愿者尤为醒目,她便是端州区城西街道城中社区第十一党支部书记李凤兰。
自2007年从高要区中医院退休后,李凤兰利用自身专长投身志愿服务,累计服务群众约2.3万人次,志愿服务时长超6000小时,被评为2022年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最美志愿者”等称号。日前,李凤兰获评2023年第三季度“广东好人”。
学习中医,做银发志愿者
2007年退休后,李凤兰全身心投入到志愿服务中。两年后,李凤兰把家搬到端州区城中社区,不久后,社区倡议组建医疗志愿服务队,李凤兰和丈夫主动请缨参加。
为更好地帮助社区居民,作为口腔科退休医生的李凤兰还报读城西街道办的老年大学中医班,学习护理知识。“社区缺乏懂护理和中医理疗方面的志愿者,我就去学习,成为这样的志愿者。”李凤兰告诉记者,十多年来,她带领社区医疗志愿服务队每天到城西街道康园服务中心,带领残疾人做保健操1小时,一直为居民提供理疗、按摩、保健咨询等服务,坚持用医学知识专长服务群众。“退休后比以前更充实了,每天很多居民来找我帮忙理疗。”她说。
为了能够尽快开展新的志愿服务,李凤兰出资购买医疗拍打床,放置在社区党群驿站,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拍打服务。
凡人微光,点亮残疾人的希望
城中社区位于老城区,辖区内老年人、残疾人相对较多,多年来李凤兰经常对残障人士进行走访帮助。
社区居民阿伟由于长期坐轮椅,臀部长褥疮。他母亲身体也不好,哥哥有智障,一家三口生活困难。李凤兰经常照顾他母亲,帮老人家擦身子、洗澡。同时,李凤兰也为阿伟买来气垫圈给他垫着坐,每天来到他家帮做护理:清洗、敷药,一次下来要花上近2小时。
每当阿伟遇到想不通的事,他会打电话给李凤兰谈心聊天。这个他口中的“李阿姨”,不仅是他的医生,更是他的“知心姐姐”。10个月后,阿伟的褥疮终于好了。现在,阿伟能坐着轮椅去买菜、买日常生活用品。除此以外,李凤兰还向他提供生活资助金,至今已有15年。
患有精神类疾病的邓小姐失眠18年。李凤兰为她选择治疗方案,上午做高电位治疗,下午做负电位治疗,经过半年治疗,邓小姐终于恢复正常睡眠。残疾人阿和早年曾头部受伤,落下头痛的后遗症,李凤兰积极为他治疗,他的病情也有所好转了。
言传身教,传承志愿者精神
2011年,社区孤寡老人严叔签署去世后捐献遗体的意向书,但他担心身故后没人知道。正在照顾严叔的李凤兰得知此事,便主动担当严叔的看护人,从此以后她手机24小时不关机,严叔家的钥匙也从不离身。平日里,李凤兰经常送汤圆、粽子、水果、牛奶等物品给严叔,他身体不适,给他做理疗、做艾灸,多次陪他到医院看病。在这期间,严叔四次半夜突发心脏病,李凤兰一接电话便立刻赶到严叔家中,呼叫120护送他入院,陪着做护理、守着打点滴、端茶倒尿,一直忙到天亮。能为社区志愿服务尽己所能、促进社区和谐,李凤兰感到非常开心和满足。
每逢有学生志愿者前来社区服务站服务,李凤兰就带领他们去帮助社区“五老”家打扫房间,并在服务站教导他们理疗按摩手法。通过志愿者服务,李凤兰将温暖与关怀传递下去,尽自己所能回馈社会。让希望的种子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也是李凤兰坚持参与志愿服务的动力。
在做志愿服务的同时,李凤兰不忘向身边人分享志愿服务的意义和价值——把关怀带给社会的同时,传递爱心也传播了文明,最终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暖流。
践行初心,志愿之路不停步。李凤兰以一颗感恩的心将助人为乐融入生活;用六十载志愿服务回报社会,尽自己所能,汇聚点滴爱心,传播向善力量,让温暖在爱与被爱间流淌,让助人为乐的精神薪火相传!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