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宁县横山镇罗锅村“驿站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点。 西江日报记者 张苑卉 摄
西江日报记者 段岸立 张苑卉 高静 蓝峻浩 通讯员 冯铁成
日前,记者来到广宁县横山镇罗锅村,就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学好用好“四下基层”工作法进行调研采访。走进罗锅村,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硬底化村道巷道,热闹的文化服务中心、美丽清澈的绥江蜿蜒而过,错落有致的村舍民居依江而建,宛如一幅静谧竹乡山水画。
污水变清流,处理站变驿站
罗锅村环境优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也上档次。在罗锅村的核心自然村罗锅口,记者看到村内已建成一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放眼看去,处理站四周种满竹子,站内种满绿草,处理站周边丝毫闻不到臭味。几个干净的井盖边上标注着“沉淀池”“气提罐”“生化池”“调节池”等标识,井盖地底下就是污水处理系统。据了解,该处理站采用了厌氧水解三级处理方式,能容纳30吨的生活污水,足以满足整个罗锅口排污处理需要。
这个“驿站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点是广东首个建成使用的生态环境导向开发(以下简称EOD)模式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点。结合罗锅村乡村旅游兴旺的特点,广宁县与广州资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采用农村污水治理EOD创新模式,土地立体化利用,挖掘潜在产业价值。地下建设污水处理系统,地上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汽车充电桩、乡村旅游服务站、乡村物流基站、休闲驿站等配套设施,既提升了村容村貌和景区整体旅游品质,充电桩充电的收益还能反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费用,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长效运维管护与收益性好的有关联产业项目之间的整体运营平衡,是建设美丽圩镇的有效范本。
据了解,该污水处理站采用资源罐一体化设备工艺,设计处理规模为30m3/天,纳污范围覆盖罗锅口村全村,覆盖户籍人口约450人。进水水质为常规生活污水,采用适用于农村污水水质、水量波动特征的多级生物工艺,模块化组装、规模化生产,具备交付简单、微动力间歇式运行、智慧化运营等特点,出水水质达到广东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资源驿站一楼为特产超市,超市货架上摆放着潭布番薯干、山水腐竹、砂仁河粉、即食脆笋等广宁特产,满满当当的特产向游客展示出“广宁诚意”;二楼为书香咖啡屋,市民群众可免费阅读图书,在静谧的环境中给精神“充个电”。资源驿站还弥补了农村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短板,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光伏储能充电一体化的模式还为农村新兴储能产业提供了应用场景。整合光伏、物流、新型能源产业需求、乡村旅游和互联网共享理念,实现产业收益反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维管护,打造环境治理和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促进产业探索与培育,助力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乡村振兴低碳化”。
巧用旅游资源,再现古村繁华
除了污水处理站,罗锅口内的雨污分流系统建设、村巷道硬底化、文体中心、公厕、亲水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在推进基础建设过程中,罗锅口还注重保留和还原村中原有的历史文化元素,让古街焕发新韵,重现罗锅古村昔日的繁华。
“看到村里逐步建成各样美观实用的基础设施,村民们都感到特别开心,大家都说,如今生活在农村,越来越像城市人,过去城里有的整洁环境,现在村里也有了!”罗锅村村民李叔向记者表示。
广宁被誉为“中国竹子之乡”,拥有全省唯一的国家级竹海森林公园,2022年被命名为全国第六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横山镇罗锅村是广宁竹产业旅游区的重要节点,绥江竹海生态旅游景区就在其中。
罗锅村是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罗锅古街自明代建埠以来已有五百多年历史,这里曾经是清朝至解放初期绥江最繁华、最热闹的渡口之一,有着一段段光辉事迹。
近几年来,在推进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过程中,广宁持续深入推进村庄“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全面治理垃圾、污水、畜禽污染,彻底扭转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局面,同时加快村庄基础设施建设进程,进一步缩短城乡距离,提高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如今,罗锅竹林更是翠竹绵延,浩如烟海,让人们置身于浓浓的纯氧和竹林精气之中。
以点带面,全面铺开驿站项目建设
广宁县下辖15个镇(街),176个涉农行政村,3271个自然村。为全面贯彻落实绿美广东和“百千万工程”工作要求,广宁县积极筹措资金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自2016年起,共投入约5.4亿元用于推进全县农村污水治理工作,已完成农村污水治理的自然村2357个,建设农村污水收集管网约1200公里,治理率达72.06%。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后,广宁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以强化理论学习指导发展实践,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特别是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明确工作目标,把握好、思考好、落实好各个工作环节、细节,党员干部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把脉问诊、解剖麻雀,进行问题梳理、难题排查,积极为广宁人民群众办实事、解民忧,引领全党坚持调研开路,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难题,广宁以建成使用EOD模式的农村生活污水项目为契机,计划在全县范围内谋划建设30—50座类似的驿站项目。同时在176个涉农行政村内选取1—2个污水站点建设“光伏+充电桩”,带动解决400—500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维管护费用,并可增加400—700个充电桩,既解决新能源汽车在农村充电难的问题,又解决充电安全性问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