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首页 > 肇庆 > 广宁 > 正文
广宁石咀镇三十年如一日为农解忧,镇政府大院成了临时晒谷场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10月27日,秋收时节,一片片收获的稻谷如同金色绒毯,在广宁县石咀镇徐徐铺开。难得秋阳潋滟,晒粮场成了抢手地,这里的农民不约而同把目光瞄准了镇政府大院,篮球场、停车场,甚至办公楼楼顶,都被农民临时“征用”了。

广宁县石咀镇石咀社区六队村民黄三浓在镇政府院内晒粮。 西江日报记者 夏紫怡 摄

广宁县石咀镇石咀社区六队村民黄三浓在镇政府院内晒粮。西江日报记者夏紫怡摄

西江日报讯(记者 夏紫怡 通讯员 冯铁成)10月27日,秋收时节,一片片收获的稻谷如同金色绒毯,在广宁县石咀镇徐徐铺开。难得秋阳潋滟,晒粮场成了抢手地,这里的农民不约而同把目光瞄准了镇政府大院,篮球场、停车场,甚至办公楼楼顶,都被农民临时“征用”了。

石咀镇政府敞门腾地,缓解农民晒谷难,这一延续30年的助农传统,源于一次下乡走访。

20世纪90年代初,石咀镇干部到各村走访时发现,由于缺乏晒粮地,每逢丰收季,许多农民只能在自家门前摊开竹编簸箕,把收割回来的稻谷堆放在上,反复晾晒。此情此景,隐隐触动着干部们的心。

陈永锋在石咀镇政府工作三十余年,曾任镇委副书记。他告诉记者,彼时镇政府大院水泥地面只零星几片,“但自那次下乡回来,本着方便农户的初衷,镇政府便鼓励大家进院晒粮。”

转眼到了2000年,石咀镇完成政府大院升级改造,大院的地面宽敞又平坦,“一传十,十传百,十里八乡的农民都赶来镇政府晒稻谷了。”陈永锋回忆道,“高峰期,大院篮球场、停车场、楼顶全是金灿灿一片。”

“在镇政府大院晒谷,比用簸箕晒强多了。”戴着草帽的石咀镇石咀社区四队村民植五桂见到记者,放下翻动稻谷的耙子,扳着皴裂的手指,数起好处来,“镇政府广场面积大,谷子摊得开,干得快。以前晒十多天,现在两三天就能晒好。谷子晒在大院里,安全,不怕车压坏。看我们干得一身汗,镇政府工作人员还请我们进办公室叹空调喝茶呢。”

摘下草帽,植五桂指了指不远处的镇政府停车棚,“瞧见没,还未干透的稻谷暂存在这,不用来回搬,真省事。”

而停车棚的“征用”,也勾起了石咀社区六队村民黄三浓的夏收回忆。有一年“双抢”,她的稻谷刚在大院均匀铺开,一瞬间,惊雷翻滚,眼见如注大雨从远山汹涌而至,“看我一个人手忙脚乱,镇干部都丢下手中活计,拿起扫帚冲出来帮我收稻谷,真让人感动啊。”

记者了解到,每到丰收时节,镇政府的停车棚里,总会特意留出部分车位,让农民储存还未来得及晒干的稻谷。

地面晒满了,农民就上楼顶。植五桂笑道,“和干部招呼一声,楼顶的门随来随开。当天忘了收,第二天再来取,依然原封不动。”

“晒谷把地儿占了,会出现矛盾吗?”听到记者发问,石咀镇综合行政执法队队长廖晓莹笑着说:“我们之间可有默契了。镇政府为农民提供场地晒谷,农民也自觉让出行车道。晒谷时,他们动作都会轻一点,生怕吵到我们办公呢。”

眼前和谐的一幕,让镇长吕庆光心生感慨:“敞开的是院门,迎进的是民心。当前正在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以问题为导向,解民生难题。我们打算把‘开院晒粮’经验推广到全镇各地,最大限度解决农民晒粮难。”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