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张苑卉 通讯员 吴宇玲
近年来,我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作为社会和谐稳定“润滑剂”和“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人民调解员用坚守和付出守护一方平安和谐,在平凡的工作中书写“调解为民”的暖心答卷。
近日,司法部授予全国999名人民调解员“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我市怀集县梁村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李良友、肇庆高新区大旺街道龙湖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林翠、四会市民情志愿者协会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李志文等3名调解员获此殊荣。
李良友:苦口婆心换来众人欢
基层治理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当前,农村面临的问题日益复杂,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基层得到解决。
2022年,怀集县梁村镇洊水村何屋寨村民与陆屋寨村民发生山坟纠纷,当时现场双方各有50多人,手持锄头等器械剑拔弩张,一场械斗一触即发。
李良友及时赶到现场,运用包公“和解文化”中“以和为贵”的调解理念,通过宣传法律政策、讲透情理关系,使双方深刻认识到一旦情绪失控将造成两败俱伤的严重后果,得不偿失。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调解后,村民激愤情绪渐渐平息。李良友趁热打铁,会同有关工作人员一起到洊水村委会商讨解决办法,多轮协商后终于促成和解,一宗险些引发群体性械斗的矛盾纠纷得以妥善化解。
李良友深知一方平安才能换来一方兴旺。多年来,李良友以苦口婆心,换来了千家乐、万家欢。担任调解员以来,调处辖区内矛盾纠纷267件,调解率100%,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为维护辖区的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林翠:“红色和事佬”促和谐
公平公正是包公“和解文化”的精髓灵魂,是解决棘手矛盾纠纷的秘诀。
针对基层治理难题,林翠创新破解思路,建立“红色和事佬”调解队伍,积极运用“以和为贵、致力中和、别中求和、和而不同”四大调解理念,将群众所思所虑摆在调解工作的关键位置,有效推进调解工作,从而促进基层治理。
其中,在解决土地征收、拆迁安置的基层治理难题中,林翠带领“红色和事佬”调解队伍,积极入户宣传、与当事人昼夜座谈,准确了解当事人内心真正的想法和诉求,做通拆迁户的思想工作。
在新能源项目征用地范围内的山坟迁移工作中,林翠带领“红色和事佬”调解队伍进山排查山坟、宣传迁坟信息,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了山坟排查和迁移任务。从2021年至今,在林翠的带领下,“红色和事佬”调解队伍化解用地纠纷60多宗,实现群体性上访性事件“零发生”。
作为“红色和事佬”调解队伍的领头人,林翠甘做调解一线的“战斗员”、当好人民调解的“宣传员”。近三年,该“红色和事佬”调解队伍处理矛盾纠纷133宗,基本实现矛盾纠纷发现得早、事态控制得了、问题解决得快的治理目标。
李志文:坚守一线为民解心结
“我做调解工作时,首要工作就是了解群众所想,站在群众角度考虑问题。”李志文二十年如一日,一直奋斗在化解矛盾纠纷一线,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法理文”。
2017年,一场大雨致使四会市某石场大量泥沙流入下游的鱼塘,导致塘鱼大量死亡。石场方未按照约定全面清理流入鱼塘的泥沙,给鱼塘承包者造成巨大损失。
在调解中,李志文与双方逐一商洽,做好思想工作、稳定双方情绪,并结合现行法律法规,与双方进行多次电话沟通、现场调解。这起侵权纠纷经历4年多后,在综治中心、承办法官、人民调解员三方合力下,终于在2022年除夕前一天促成和解。
担任调解员以来,李志文直接参与调解小鹏汽车填土工程纠纷、韵达快递员工讨薪纠纷、800多人李氏祖坟等多宗群体性纠纷……
“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这是李志文作出的庄重承诺。在四会市司法局的支持下,肇庆市首个以个人名义命名的“李志文”调解工作室成立,短短两年间,成功调解纠纷133宗,为当地群众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300多万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