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沙镇按照“美丽鱼塘”建设标准开展连片鱼塘升级改造。 西江日报通讯员 赵丁 摄
西江日报记者 吴映霖 通讯员 郑舒莉
凭借三江交汇天然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四会市大沙镇水产养殖发展基础良好。当前,该镇坚持以工业化思维发展现代农业,通过国资清退统租、政府主导开展整治、国资龙头企业承租开发的新模式,成功集约仁马片区1200亩连片鱼塘,为推动当地水产养殖业发展夯基垒土。
大沙镇仁马村7平方公里辖区,便有约3000亩连片鱼塘,但长期依靠小农户养殖的生产模式,仁马村的农业效益始终较为低下,农产品质量不高。
“原来我们这里的鱼塘都是碎片化管理。”仁马村党支部书记罗德源介绍,此前仁马村的鱼塘都是由散户承包,受水质、技术等限制,主要养殖传统低价值的“四大家鱼”。17个村小组的集体经济收入也以土地租金和鱼塘租金为主,经联社仅有少量物业资产出租收入。
为让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来、村民收入多起来,仁马村从已有的良好水产养殖产业基础着手。“仔细盘算下来,在我们两级集体收入中,耕地租金、鱼塘发包收入占村小组集体收入90%以上。我们认为,可以通过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户增收,带动土地升值。”罗德源说。
在提高集体收益、尊重村民意愿的前提下,大沙镇重点引导农户流转土地,以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最终探索出“政府主导+村社集约+国资护航+企业改造”的集约新模式,进一步推动鱼塘提标升级、农业产业延伸和农民增收。
目前,大沙镇仁马村已完成1200亩鱼塘集约,由四会市汇盈国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出资对仍在承包期限内的养殖户依据现有相关标准进行青苗补偿。三批次共30户养殖户已全部于9月26日前收到清退补偿款,且集约地块已完成统一交付。
“国资公司与仁马村委会签订承包协议,明显提升仁马村集体经济收入。”大沙镇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仁马片区的鱼塘平均租金在1500元左右,而该项目国资公司计划以首年租金2200元/亩,其后每年递增的形式承租鱼塘20年。此次鱼塘集约发展,将直接带动仁马连片村小组每年增收100万元,村委会每年集体增收超10万元。
据悉,该项目是肇庆首宗由政府牵头、国资护航、村委作为主体的鱼塘集约及改造提升项目,项目的集约、招商引资都将由国资公司保驾护航。
“村民们都很支持,鱼塘集约起来改造提升,引来大项目进驻,为村集体经济增收、本地发展也带来了更多机会。”罗德源说。
自2021年12月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珠三角百万亩养殖池塘升级改造绿色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以来,四会市全域推进渔业绿色循环发展建设,连续制定出台《四会市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和《四会市2023年鱼塘升级改造项目实施方案》对符合条件的新型经营主体和养殖个体进行奖补。
“通过连片集约开发打造智慧渔业标杆,可以有效提升鱼塘水质条件,从源头减少农业源污染。”大沙镇副镇长梁广文介绍,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大沙镇将积极利用上级奖补政策对连片的鱼塘进行改造,改造后的鱼塘以适当的价格转租给技术水平高、创新能力足、带动能力强的大型国资农业龙头企业,散户清退的成本将从租金中逐年回收。
千亩鱼塘集约完毕后,大沙镇目前正有序开展连片鱼塘标准化升级改造。按照千亩“美丽鱼塘”建设标准,并结合实际情况,该镇还将逐步打造强“一”接“二”连“三”的产业发展格局,进一步擦亮大沙“产业+农旅”名片。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