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高要区白土镇蝉坑社区,小积分激活乡村治理内生动力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初秋微凉,走进高要区白土镇蝉坑社区,农田染绿,景色宜人,洁净平坦的村道直通各家门户,点缀其间绿意盎然的小菜园,蔬果丛生,一股清朗民风荡漾在村民心中,大家自觉清扫门前屋后,维护公共环境,一幅乡村美、民风淳、邻里和的乡村美丽画卷逐步显现……

蝉坑社区美丽小菜园点缀乡村。西江日报记者 夏紫怡 摄

蝉坑社区美丽小菜园点缀乡村。 西江日报记者 夏紫怡 摄

西江日报记者 夏紫怡 特约记者 刘潜

初秋微凉,走进高要区白土镇蝉坑社区,农田染绿,景色宜人,洁净平坦的村道直通各家门户,点缀其间绿意盎然的小菜园,蔬果丛生,一股清朗民风荡漾在村民心中,大家自觉清扫门前屋后,维护公共环境,一幅乡村美、民风淳、邻里和的乡村美丽画卷逐步显现……

来,白土镇借鉴各地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发展实际,试点构建“积分制”,推动农村基层治理水平提升的成果。

记者了解到,该积分项目包含爱党爱国、遵纪守法、村民自治、移风易俗、公益道德、共建共管等7大类86小项评分细则。乡村治理吹来了“新风”,如何才能感化群众,使观望变实践,蝉坑社区从推行党员积分制中寻得突破口。

“以支部为单位,按照量化积分、动态管理的原则,建立统一的党员积分台账。”蝉坑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黎汉洪介绍,“三清三拆”后,房前屋后的闲置地荒草茂盛,“我们鼓励村干部、党员带头认领地块,开垦菜园,美化村容村貌的同时,也能在‘积分存折’里加分。”

不一会儿,率先带头的党员干部们插上小栅栏,搭起爬藤架,犁好小菜田,撒下种子。阳光滋养后,过去人人嫌弃的荒草地,已蜕变成蔬果飘香的小菜园了。看着畦畦绿意,村民们果断化“羡慕”为动力,争先恐后领“荒地”,加入到共建美丽菜园行列,攒取积分。

“有了美丽菜园,家美一片,村美一方,还能积分换礼品,我们都很乐意参与其中呢。”蝉坑社区居民积极投身乡村治理的热情被迅速点燃,每一季度,各家以户为单位,上报积分数额,村委根据分数从高到低评选出一至四等奖,上榜的家庭可领取相应的生活礼品。互相瞅瞅对方手里沉甸甸兑换品,村民心里更添动力。

在黎汉洪看来,积分制如同投入平湖的一块小碎石,荡起了圈圈涟漪,如今,它已从最初的发挥激励作用,到成为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在蝉坑社区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此前在打造美丽菜园时,因为浇水灌溉较为困难,一直未得顺利开展。大家心情焦急,主动坐下来出谋划策,最后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延伸水管,在村道里每隔10米安置一个水龙头,如愿解决远程打水,菜园浇灌的问题。”看着眼前焕然一新的村貌,和美的文明乡风,黎汉洪不禁感慨这股乡村治理“新风”的无穷魅力。

由此不难看出,积分制不仅把纷繁复杂的村级事务标准化,让乡村治理工作可量化,还将“村里事”变成“家家事”,由“任务命令”转为“激励引导”,也真正使村民成为乡村治理的参与者、监督者和受益者,以“小积分”解决“大问题”。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