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乡村美 产业兴——广宁螺岗以“强镇带村”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螺岗社区黄泥坑村内,屋舍外墙刷上二十四节气卡通墙绘,一旁的乡村小溪忘忧乐园流水潺潺,游人乐而忘返……

改造后的黄泥坑村乡村小溪忘忧乐园。 西江日报记者 梁小明 摄

改造后的黄泥坑村乡村小溪忘忧乐园。 西江日报记者 梁小明 摄

大学生在黄泥坑村创作墙绘美化乡村。 西江日报记者 梁小明 摄

大学生在黄泥坑村创作墙绘美化乡村。 西江日报记者 梁小明 摄

西江日报记者 张苑卉

螺岗社区黄泥坑村内,屋舍外墙刷上二十四节气卡通墙绘,一旁的乡村小溪忘忧乐园流水潺潺,游人乐而忘返……

在远处的东方红村,食用夜兰花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散发阵阵浓郁花香,同村的棚通黑马鹅养殖基地里鹅苗健康成长……

广宁县螺岗镇坚持“强镇带村”,奋力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让乡村美起来,产业强起来,百姓富起来。

乡村美起来,人气旺起来

近日,记者走进广宁县螺岗镇螺岗社区黄泥坑村发现,从前杂草丛生的黄泥地,如今已变成绿草繁花环绕的乡村小溪忘忧乐园,一旁还有村民谈家常事、游客休息歇脚的小广场,村中更有新墙绘。黄泥坑村如今已成为市民游客的打卡点。

据驻螺岗镇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王云飞介绍,螺岗社区黄泥坑至水劣洞片区美丽乡村建设是螺岗镇打造“绿色生态山水竹乡农旅小镇”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依托“书记项目”打造的黄泥坑村忘忧乐园依山傍水,两岸河堤由鹅卵石铺就,整洁而亮丽,一改当年黄泥堆满地的情况。

螺岗镇是广宁县第一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镇书记项目的乡镇,也是广宁县创建省级人居环境整治示范镇。其发挥“强镇带村”作用,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取得一定成效。

乡村美起来,也带来旺盛人气。“自从村里变漂亮后,我们的生意都好了很多。”忘忧乐园旁经营餐饮店的村民林定洲介绍,随着村庄风景越来越美,进村游客越来越多,便利店、农特产销售店等商铺也在周边陆续开了起来。据统计,今年暑假期间,到黄泥坑村游玩人次超5万,为螺岗镇乡村游打开知名度。

农业强起来,百姓富起来

在螺岗镇群力村内,利用撂荒地建成的夜兰花通用厂房示范基地已种满食用夜兰花。这片土地由村委会统一流转,再由镇村平整土地,并建设基础设施,随后统一流转给经营户集中经营,堪称可“拎包入住”的农业版“通用厂房”。

“通用厂房”有了,怎么让经营者“拎包入住”?螺岗镇积极动员群众,以村集体为主体,利用辖区内闲置地带头种植夜兰花,全力扩展镇域夜兰花产业种植规模。同时,通过组织产业推介会、基地考察、种植培训班等方式,发动村集体、党员带头推广夜兰花种植。目前,已带动超50户种植,扩面约100余亩。

在螺岗镇,夜兰花种植面积已达450亩,不仅让螺岗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还有效带动当地产业兴旺、农民增收。

此外,螺岗镇还因地制宜,推动6个行政村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目前,3个行政村被评为“一村一品”专业村,6个行政村均已至少建成1个村级农业产业种植示范基地,包括螺岗社区深坑螺养殖示范基地和韭菜花种植示范基地、东方红夜兰花种植基地和黑马鹅养殖基地、螺源百香果种植基地、群力村食用菌和夜兰花种植基地、高坪南姜种植基地、大塘南姜种植基地。

从“土特产”到螺岗品牌,螺岗镇秉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产业的理念,促进螺岗特色农产品不断提质增效,努力实现农户增收、产业兴旺的共赢局面,让产业兴旺带动乡村振兴。

举措新起来,乡村兴起来

除了打造农业版“通用厂房”这项农业发展新措施,螺岗镇还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发布《地方特色产品螺岗夜兰花》《地方特色产品螺岗韭菜花》团体标准,建立本地特色农产品的标准化技术操作规程,从源头上把好农产品质量关,加快推进螺岗镇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步伐,擦亮农业产业的品牌名片。

同时,螺岗镇还积极与广东文艺职业学院设计与工艺美术学院举行党建结对共建活动,构建“党建共建、平台共创、资源共享、人才共兴、发展共赢”的党建共同体。今年7月,广东文艺职业学院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60多人到螺岗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全面打造螺岗镇乡村人文视觉系统,开展美化乡村墙绘、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乡镇宣传片拍摄等活动,全方位助力乡村振兴。

“螺岗镇将以‘百千万工程’为契机,盘活旧学校和旧民居建设用地资源,引进农产品食品加工厂,打造一二三全产业链。”螺岗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加快对接促成各类种养农副产品进驻红海商城,加强与“菜篮子”配送中心的沟通合作,逐渐打通各类农产品销售渠道,并在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打造农业品牌标签,进一步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