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肇庆高新区生态环境监测站连续两年评“国优”,蓝天绿水的“保卫哨”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肇庆高新区生态环境监测站新引进的先进环境监测设备。西江日报记者 杨丽娟 摄

肇庆高新区生态环境监测站新引进的先进环境监测设备。西江日报记者 杨丽娟 摄

西江日报记者 杨丽娟 通讯员 赖小琴

近日,《2022年国家环境监测网实验室能力考核的结果通报》发布,肇庆高新区生态环境监测站上榜,荣获全国环境监测系统2022年“能力考核优秀区县站”,全省仅4家,成为肇庆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区,也是该站连续两年荣获此殊荣。

8月16日,记者走进肇庆高新区生态环境监测站,目之所及,站内设施设备先进齐全。“这是最新引进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可以高效检测水、固体废弃物中的重金属浓度。”站长陈晓惠告诉记者,这是我省环境系统引进的第一台该型号设备,自动化、灵敏度、分析能力更强,监测效率提高三到五成。

另一间实验室里,正摆放着三台色相色谱仪。陈晓惠介绍,这三台设备也是我市县级站中较早投入使用,且拥有数量最多。该站还配备两套便携式VOC检测仪,能快速检测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浓度,为生态环境部门执法和应急提供有力依据。

“连续两年获得全国通报表扬,这与硬件和软件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分不开。”陈晓惠告诉记者,监测站根据高新区产业结构发展的需要,不断引进先进设备,用先进科技赋能产业发展,发挥环境监测的作用,牢牢守住环境监测“生命线”。更为重要的是人员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高新区涉及VOC企业多达两三百家,对于仅有11人的机构而言,任务量大且艰巨。技术人员正是在平时的监测工作中,不断学习监测方法、技术程序、质量管控、数据分析等,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练就了一身真本领。在今年的全国环境监测能力考核中,该站技术人员熟练且精准地监测、分析数据,在众多的同行中脱颖而出。

“我们以本地需求为导向,主动对接产业发展要求。”陈晓惠说,在进企业检测过程中发现,有些企业排放的VOC不达标,存在多方原因,如处理设备运行不当,导致有机物收集不全;或设备工艺落后,对于成分复杂的物质无法处理,导致气味大的物质处理效果不明显;或是设备缺乏维护,导致排放超标等。因此,除了为执法部门提供有力数据支撑,还会给予企业指导,服务企业更好地发展。

陈晓惠告诉记者,监测站紧紧围绕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监测数据质量、监测能力、管理制度等方面,履职尽责,奋力攻坚。精心绘制辖区水系监测一张图,布好空气自动站一张网,定期加密监测辖区每一条河、每一条渠,提前做到预警预判,实现环境监测“支撑、引领、服务”作用,为上级污染防治攻坚决策当好参谋和助手。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