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张苑卉 特约记者 凌杰 通讯员 梁少萍
“首要为民谋幸福,约齐致富享安康。”近日,记者走进广宁县南街街道首约村党群服务中心看到,门口挂着两句蕴含首约村名的藏头诗。诗的背后是村党支部一心为民谋福祉、带领村民同奔致富路的决心,是村党支部“人民至上,造福一方”的目标与使命,也是党员干部为实现村民美好幸福生活亮出的承诺与担当。
以诗明志,可以坚信念,聚合力,强担当。首约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欧宗坚说,在党建引领下,首约村党支部办实事促发展,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稳扎稳打、久久为功,这句诗见证了首约村方方面面的“蜕变”,也印证该村党支部对初心的坚守、使命的担当,用实打实的工作成绩吹响推进“百千万工程”实施的号角。
突破重点工作,激起“大浪花”
“硬骨头出现在哪里,党组织就引领到哪里,保障攻坚就到哪里。”近几年来,该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争当“高质量发展先锋”,坚持奋斗在工作一线,抓紧抓实重大项目建设。充当“推进器”,助力县级“绿之韵”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
为全力打造“美丽乡村精品村”,首约村“两委”干部做实做细群众思想工作,助推绥江两岸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以及“绿之韵”乡村振兴示范带精品段项目顺利落地。同时,对破旧房屋进行修缮、翻新、立面粉刷、美化等外立面改造,建设社坪下寨“四小园”和油菜花种植基地,并将之打造成该村一大特色,如今的首约村如诗如画、焕然一新,吸引大批游客,最高日流量达6000人,在为期一个月的油菜花期里人流量累计达30000人次,农旅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
壮大集体经济,开出“富贵花”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首约村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牛鼻子”工程来抓,系统谋划、因地制宜,采取库房改造、厂房出租、招商引资等多项举措,集体经济从2014年的3万多元提高到2022年的25万多元。
“我们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将‘死资源’变成‘活资产’,并积极探索‘党建+光伏’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模式,为村带来稳定收入。”首约村党支部委员梁柳君介绍,首约村盘活土地、林地、鱼塘等资源,通过改造仓库、搭建厂房,共出租集体闲置土地4500多平方米,出租商铺7间,每年为集体经济增收约15万元。同时利用扶贫资金、联农带农资金建设光伏项目,为村集体每年带来约4.5万元的稳定增收,实现一次性投入、长期稳定收益的目标。此外,该村还采取“村+企+户”的发展模式,流转广东康帝绿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油茶观光园”土地600亩,打造文化旅游、特色种植一体化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广宁油茶文化博览园产业项目,同时带动农户自发种植茶油300多亩,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增进民生福祉,灌溉“幸福之花”
环境美、设施齐、治理优、文化兴是如今首约村民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首约村把党建引领作为推进民生实事的“红色引擎”和“动力源泉”,在基层治理、环境整治、乡风文明等方面率先带头,积极作为,真正把党建力量延伸到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漫步在首约村内,记者看到,除了2个大舞台作为主要的文体活动场所外,每个自然村都配备文化室、篮球场等基础设施,梁柳君向记者介绍,首约村依托这些场所开展戏曲下乡、党史学习教育知识演出、七一晚会、公益电影放映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让村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加强村道的亮化和硬底化,共安装太阳能路灯70多盏,10个自然村100%实现巷道硬底化,累计修缮水利工程约2公里,改善村民出行条件,方便一方村民,更温暖一方民心。
“我们村里面有市级幼儿园,孩子从家门口走两步就能上学了。”社坪下寨村民郑月运说起村里的幼儿园,连声称赞。据介绍,首约村扎实推进学前教育民生工程,依托土地资源筹集资金250多万元建设首约幼儿园,并于2021年成功创建肇庆市一级幼儿园,解决适龄幼儿“入园难”“入园贵”难题,惠及200多户家庭,让周边幼儿享受更优质的教育。
此外,首约村自2014年开始,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连续九年利用村集体经济收入累计出资90万元补贴全体村民购买医疗保险,提高医疗保险参与率,受益村民累计2万多人次。还将此项补贴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付费制度挂钩,按时缴纳垃圾清理费者均可享受补贴,以此提高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基层治理成效显著。
在党建领航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在首约村徐徐展开。2020年首约村被评为“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
在“百千万工程”的推动下,首约村党支部将继续把增进民生福祉,推进乡村振兴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开创“首要为民谋幸福,约齐致富享安康”新局面。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