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在积分文明超市向村民介绍兑换商品。
文/图西江日报记者 黄有剑
最近,广宁县古水镇获评“2022年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镇”。作为山区小镇,古水镇在乡村治理方面有何“秘诀”?日前,记者前往一探究竟。
记者驱车沿484乡道行驶至古水镇湘下村。只见村街两边民居商铺林立,街道宽敞整洁,且健身休闲设施、风车桥、村文化公园等一应俱全,宛如一座“现代小镇”。
紧靠村委会门口右侧,一间放满洗衣液、纸巾、蚊香、茶壶等琳琅满目的生活用品的积分“文明超市”,吸引了记者的目光。“文明超市”内,工作人员正在为村民陈金生兑换“文明”积分。
“这是我第三次来这里领小礼品了!”陈金生告诉记者,“文明超市”既带动了村民讲文明卫生,又让村民真正得到了实惠。他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两包洗衣液。原来,用“小积分”撬动乡村“大治理”,是古水镇乡村治理的第一“板斧”。
用“红袖章”带动“微治理”,则是古水乡村治理新模式的第二“板斧”。
当天下午记者看到,在湘下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连清的带领下,由保洁员、村干部、村小组组长等组成的“红袖章”小队,就进村入户与村民拉家常,督促街边商户、村民及时清扫门前地面垃圾,保持村居、人居环境整洁。
记者留意到,每到一户人家门前,村民都主动把地面打扫干净,并跟“红袖章”打起了招呼。等一圈入户走下来,“红袖章”们已是汗流浃背。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村干部有没有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只要我们用心用情做好工作,就会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我们村新建的游泳池,就是村民群众对我们工作信任和支持的最新见证。”黄连清说。
除了上述两“板斧”外,突出服务“延伸”作用,用“大喇叭”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是古水镇乡村治理的第三“板斧”。
近年来,为在全镇范围内打通政策宣传、信息传递等方面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古水镇利用“数字乡村云广播”,在全镇340条自然村村头小巷安装了大喇叭,为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注入新动力、提供新路径。
“安装大喇叭后迎来了许多变化。以往每到防洪防汛、森林防火等紧急通知时,有些老年人不能及时通过手机接收到信息,只能靠镇村工作人员走村串户,将信息传达到村民家中,工作效率不高。数字乡村云广播系统建成后,村民足不出户就能及时了解最新的政策资讯,实现一人广播,全村收听,各种信息,快速直达。”在湘下村村委会楼下,孔令光指了一下楼顶的“大喇叭”,然后打开他手机上的数字乡村云广播系统向记者介绍。
在古水镇,伴随乡村治理提升而来的,除了村民之间的和睦乡村、村与村之间的文明风尚及和谐发展,还有许多实实在在的好处。“湘下村曾是一个省定贫困村,村集体收入一直是弱项,但预估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能达到20多万元。”黄连清介绍道。湘下村的乡村治理,只是古水镇当前如火如荼的乡村振兴、乡村治理的一个缩影和侧写。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