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首页 > 肇庆 > 广宁 > 正文
竹筏夹岸行,民宿拔地起,游客四方至,乡村增效益 一湾古水河荡漾“旅游经”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大潘村观光竹筏船投入使用后,促进了广宁古水河旅游业态的发展。

6月上旬,广宁坑口镇古水厵乡康养旅游度假区迎来了首批游客,坐竹筏、游古水河、赏竹林、吃豆腐花、品农家菜,极富原生态的乡郊胜景让此行的游客意犹未尽,赞叹不已。

从藏于深闺到揭开面纱,近年来,广宁古水河以生态旅游激活乡村振兴,沿岸衍生出水上竹筏、乡间民宿、沙滩露营、旅游接待等业态项目,形成集聚效应,促进乡村经济效益新增长。如今,一湾碧水已然成为当地致富的“源头活水”。文/图 西江日报记者 夏紫怡

1

古水河岸燃起“竹筏经济”

古水河静水流深,蜿蜒进村,郊野径竹林蔽日,翠樾千重……位于广宁县的古水河原生态景观由来已久,却一直是小众景点。2021年9月,当地沿着古水河开辟出一条徒步郊野径,深藏于茂竹碧水间的美景惊艳了一众访客,沿河文旅经济由此悄然兴起。

在驻广宁县古水镇工作队队员兼驻大潘村第一书记李博看来,古水河好比“小漓江”,大潘村又与古水河相邻,发展潜力值得探究。

展示禀赋,开发竹筏游河项目,是大潘村走的第一步。砍竹做筏,无奈手工竹筏吃水严重,不能投入使用。李博便和大潘村党支书周其洪四处寻找助力,找来顺德企业捐资,助他们购来PVC管、发动机等材料,最终在2021年10月制作出古水河第一艘观光竹筏船,并成功下水试航。

6月8日,夏雨倏忽而至,记者乘坐竹筏荡漾古水河上,两岸竹涛汹涌,雨中的水上观光走廊别具风情。

“大潘村河段,每一弯,每一曲,每一折,有如竹径幽幽,也有阔然疏朗,沿河景致吸引了越来越多游客到访,试行当年的国庆假期异常火爆。”李博介绍,去年,在竹筏项目的带动下,大潘村首次迎来社会团体游,全年总接待超2000人,至今已为村集体经济增收四万元。

近两年,大潘村的示范引领作用逐渐凸显,村民自发或社会投资打造的竹筏项目,已从原来的一条,逐渐增加至27条,沿河分布,形成“竹筏经济”,古水社区、蒙坑村等沿河节点相继实现村民、村集体经济持续增收。

2

开民宿做文旅 沿河业态渐丰富

一场徒步郊野径的连环效应,远不止掀起“竹筏经济”,四周拔地而起的乡间民宿、投资开发的旅游公司,便是最直观的体现。

据广宁县文广旅体局旅游资源股股长郑春霞介绍,2021年,为推动郊野径徒步顺利开展,该局先后完成旅游厕所、亲水平台、帐篷营地等多项古水河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土生土长的古水镇罗秀村村小组组长陈火南嗅到了其中的发展商机。“游客一多,住宿变成了问题,原本3间民房改造的普通民宿已满足不了需求。”2022年,原本主营竹场生意的陈火南灵机一动,提议以土地流转的形式,众人集资开办马骝山民宿。村民一听,再瞅瞅日渐火热的古水河旅游,一致认为这笔“买卖”划算。于是,10亩土地不费周折,顺利整合。

“民宿以厂家特制的集装箱为基础设计,目前共有9间房15个床位,去年春节试营业,想不到订单爆满。今年五一假期,民宿和餐饮等日均收入达1万元。”如今,每逢节假日,陈火南会暂时“丢下”竹场,一头扎进民宿服务里,忙得不可开交,笑得合不拢嘴。

与陈火南一样,“不务主业”的还有来自古水社区培涛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冯梓铭。2022年,眼见古水河康养旅游项目升温,冯梓铭从工业领域跳出来,转行创业,专注古水河旅游接待等沿线项目的开发和拓展。

“以古水镇政府为坐标,郊野径延伸至竹林青山中,沿途串起约8个村,连接马骝山、七星桥、麻崀桥、福船桥等十几处景点。”目前,依据这些天然资源,冯梓铭的目标是规划短途出行路线,尽可能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古水河的原生态之美。

3

力求突破景点同质化困境

根据《广宁县旅游总体发展规划(2019—2035)》,该县将打造古水河竹生态休闲区,以古水河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景观为载体,以古水镇、坑口镇、赤坑镇等三大镇区为生态康养休闲度假产业功能板块,通过梳理、探索古水河周边村落的开发,打造珠链式产业综合群,建设具有生态人文特质的康养小镇群落。

但此行记者采访发现,在开发古水河原生态自然景观旅游中,项目同质化问题较为突出。降低“查重率”,焕发独特性,显然是当前广宁县谋划古水河可持续文旅发展的重要课题。

今年签约落地的广宁坑口镇古水厵乡康养旅游度假区,似乎给出了“解题思路”。目前以“原村落、原田园、原生态”为理念而打造的复合型古水厵乡旅游建设已进入第一期工程,在细分项目的48个节点中,记者留意到,其涉及了动物公园、森居树屋、马术训场、星空营地、主题乐园等,文旅内容规划鲜明。

该度假区项目负责人、广宁县政协委员欧淦昌认为,古水河是大湾区的绿水宝地,作为投资者,释放它的活力,吸引客流,推动旅游资源转化经济效益是其中目标。“但作为本地人,古水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让更多人赏识、感受它的古朴之美,无疑是为乡村振兴打开另一扇大门。”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