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党建红”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驻封开县南丰镇帮扶工作队推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走深走实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党建公园内的红色元素标识牌。 西江日报通讯员 黄瑛居 摄

西江日报记者 王永强 通讯员 黄瑛居

近日,封开县南丰镇侯村村的党建主题公园、荷花池、小公园等美丽乡村建设工程陆续完工,这是华电广东公司驻南丰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以下简称“工作队”)推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走深走实的重要举措,也是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创新举措。

“党建红”配“生态绿”

激发生态振兴新活力

漫步在位于侯村村的党建主题公园,绿树成荫,“党建红”在“生态绿”的衬托下显得格外艳丽。驻村第一书记王红亮介绍,该公园由杂草丛生的荒地改造而成,工作队通过在公园入口沿路设置景观雕塑、标语、3D立体画等党建元素,建设基层党建“红色阵地”,传承红色精神。

党建公园的“红色元素”与健身器材、四小园等生态景观相结合,为侯村村民提供了学习教育、休闲健身的场地,让党建文化真正融入群众的“生活圈”。

“这个党建公园不仅建设得美观,而且非常有教育意义。孩子在这里游玩之余,我还能给她讲述共产党的光荣历史。”经常带着孙女在公园游玩的老党员侯大爷对公园赞不绝口。

小水塘变荷花池

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在侯村村榄江自然村,小广场的荷花池里荷花含苞待放。不少村民闲时前来观赏,或拍照发往微信朋友圈“炫耀”一番。

“这里以前是一片臭水塘,水体发黑、蚊虫肆虐,在驻镇工作队的帮助下,经过改造变得荷叶翠绿、鱼虾满塘,成了周边最热门的打卡点之一。”谈起村里的变化,榄江自然村村民梁大姐就有说不完的开心事,水塘干净了、村内环境变好了、村民的生活更加惬意了。

“进驻之初,在走访调研中了解到不少村民对村中的人居环境意见较大,工作队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驻镇工作队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动员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在水塘中种植荷花、投放鱼苗,并为池塘装上围栏等,一举改善了该村三处水塘的水体水质环境,为村民提供了一个优美的场所,也擦亮了“绿美南丰”的名片。

荒地变公园

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前几年,南丰镇的村庄在“三清三拆”过程中腾出了不少空地,由于缺乏管理这些空地杂草丛生,不仅影响村容村貌,而且容易滋生蚊虫。工作队组织人员清除掉村道、闲散地带的垃圾、杂草,并种上花草树木,配上休闲桌椅,闲置空地华丽转身成了村民休闲的小公园。

“这个小公园建得真不错,栽种的花草也很好看!”看着已基本完工的小公园,侯村村马榨、村肚两个自然村的村民由衷地发出赞叹,自从工作队进驻后,村容村貌是一天比一天美,群众的生活是一年比一年好。

“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了农村的颜值,更为村民创造了‘开门见花,推窗见绿’的高品质生活环境。”驻镇工作队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驻镇工作队将协同南丰镇党委政府继续在“美”上做文章,全力打造宜居美丽乡村的“南丰样板”,办好办实民生实事,真正让南丰群众看到变化、见到成效,切实提高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