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庆县官圩镇的小黄瓜种植基地,村民在采摘小黄瓜。受访单位供图
西江日报记者 杨永新 特约记者 张水木 通讯员 蒙珊珊
虽是初夏,但德庆的农田已“热”了起来,这边农民们正忙着采摘小黄瓜,那边收购商已在地头等候。小小的胖黄瓜,造就了德庆大大的产业。
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不少乡村土特产被培育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地方支柱产业,德庆小黄瓜就是其中一个。德庆小黄瓜是德庆的土特产,也是德庆贡柑、德庆南药之外的一个特色产业,该县从种植规模、农产品质量安全、品牌打造、深加工和产业融合等方面下功夫,将德庆小黄瓜打造成为优势产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农民增收。
昨日上午,德庆县官圩镇民生村委会副主任周振,正带领着十几个村民采收小黄瓜,一筐筐品质优良的小黄瓜摆满了地头。“这是第二批采摘了,产量和品质都非常不错。”他高兴地对记者说,春节过后,他分三批次种植了小黄瓜,第一批已完成了采摘,亩均产量5000斤至6000斤,达到了预期。“今年8月份将进行晚造种植,在不断完善种植技术后,产量还可以再提升。”
在了解小黄瓜的发展前景后,民生村委会充分利用40亩补充耕地建立小黄瓜种植示范基地,“镇政府经常组织农户进行培训和到示范基地参观,还邀请省、市、县和镇的农技专家给我们传授种植、管理技术,知识武装到了头脑。”他笑着说道。
对于销售,周振称从不担心。“我们和绿环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我们种收多少,他们收购多少,只要品质合格,保底批发价每斤1.5元以上。”周振说,从种植到销售没有后顾之忧,对今后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更有信心。
周振提及的收购商是德庆县绿环农产品有限公司,该公司获得政府的扶持政策后,从去年开始加大了对小黄瓜的深加工,目前已建成小黄瓜标准化加工基地1200平方米,配备了加工车间、加工检测设备、预制菜现代化加工设备等,其生产的黄瓜榨供不应求。
在德庆县,菜榨的腌制历史悠久、风味独特,其中最出名的是腌制黄瓜榨,其口感清脆爽口、健康美味,成为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念念不忘的美食。将地里的小黄瓜加工成美味的黄瓜榨,已成为企业深加工的目标之一。
“我们已经和100多户小黄瓜种植户签订了收购意向,既解决了种植户的销售难、价格低的问题,又为企业生产提供材料保障,互惠共赢。”公司负责人何锦斌对记者说。今年以来,该公司已收购种植户累计60万斤优质小黄瓜,有了数量和品质作保障,更有信心扩大生产规模。
目前,该公司注册了“聚香远溢”品牌商标,增强了产品的影响力,从而提高知名度以及拓宽市场,为德庆黄瓜榨等预制菜品打入各大商超奠定了基础。“接下来,公司正着手研究生产即食黄瓜榨,可以当零食和凉拌,让德庆小黄瓜‘吃’得更开。”何锦斌胸有成竹。
官圩镇在发展小黄瓜方面不遗余力,如今全镇的种植面积达到了200亩。为了不断提高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该镇定期组织种植户进行培训,到示范基地参观学习,并编制《官圩镇小黄瓜种植技术规范手册》提供给种植户参考。
在销售渠道方面,官圩镇政府帮助小黄瓜种植户对接销售渠道,收购商还专门开设官圩收购点,免去种植户各自送货的辛苦。“我们最近还引进一家深加工企业,采用更先进、科学的方法,加工出来的黄瓜榨品质更环保健康、味道鲜美。”官圩镇镇委宣传委员陆泽强对记者说。
据了解,接下来,德庆县将通过村集体统筹整合耕地,向经营主体和种植大户连片转包,让一些有意向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小黄瓜种植。同时断提高小黄瓜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打造优质的黄瓜榨农产品品牌,延长农业产业链条。
此外,德庆县农业农村部门将尽快制定小黄瓜生产种植技术规程,明确基地建设、采收、包装和腌制等要求,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力争利用两年时间将小黄瓜打造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产品。
该县将培育一批涵盖黄瓜生产、腌制、流通、营销等环节的预制菜示范企业,充分发挥产业链链主企业作用,引导预制菜企业成为“专精特新”企业。重点扶持以小黄瓜“菜篮子”产品预加工为核心,充分发挥其在新发展格局中促消费、稳增长的重要作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