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德庆:“三堂课”让党员教育骄阳似火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必修课上,党员锤炼党性、凝心铸魂;实景课里,党员以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增强学习的及时性、互动性;实践课中,党员干部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效……

西江日报记者 苏燕君 特约记者 张水木 通讯员 区子锋

必修课上,党员锤炼党性、凝心铸魂;实景课里,党员以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增强学习的及时性、互动性;实践课中,党员干部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效……

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德庆县出台《德庆县党员教育管理“四抓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以全面提升党员教育管理水平为核心,着力打造必修课堂、实景课堂、实践课堂,以“三堂课”让党员教育如骄阳般火热,也让党员在一堂堂出彩党课、一次次实景体验、一次次躬耕实干中点燃学思践悟的兴趣和动力,唤醒内心的活力与生机,不断激发激活奋斗力量。

必修课堂凝心铸魂

今年以来,德庆一方面积极抓好县级普遍培训,通过举办科级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研讨班,在各领域各行业创新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红色移动课堂”专题党课活动,将党课送进基层,通过鲜活的事例、精辟的概括、生动的讲解,对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深入解读,让基层党员直呼“过瘾”,示范带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党性修养。

另一方面,德庆实行基层党委兜底培训,以镇街党校片区中心校暨乡村振兴实训中心为主阵地,通过开展“领导干部大讲堂”“初心讲坛·书记说”活动,组织县党政领导班子、镇街党(工)委书记上讲台谈感悟、践初心,在强党性上补足党员精神之钙。

此外,德庆还注重落实基层党支部日常教育,聚焦“流动党校、驻村夜学”教育培训模式,开展“百名讲师进百村”活动,以“一月一专题”开设农民夜校“周二课堂”,着力推动理论宣讲工作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切实打通理论武装工作“最后一公里”,做到既从思想中摘选金句,也结合党员关切的热点、党的创新理论,真正让党员在“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的必修课堂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实景课堂体验赋能

深入种植基地探寻农业产业发展路径,调研美丽乡村思考基层治理方式方法,走进网红直播间学习乡村振兴新思路新举措……借力实景课堂,德庆让广大党员在沉浸式学习体验中不断深化思想认识、提升工作能力。

据了解,德庆采取邀请一批、选聘一批、推荐一批的方式,组建起高素质专业化党员教育师资库、红色讲解员和志愿者讲师队伍,并将种植基地、基层治理示范村、网红直播间、特色文化村等教学点变为党员教育的实景课堂,以“一个中心+N个现场教学点”模式开展党员教育,有力提升实效。

在此过程中,德庆将红色资源融入“百果争馨·诗韵官马”“丹山悦水·永播凤飞”两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搭建起寓学于景的户外党建学习平台,建立完善景区景点和村、社区教育培训站点,一改以往讲师对着讲义说“单口相声”的冷场面,将党员教育课堂搬进精心设计、极具代入感的实景教学课堂中,真正让党员在实景课堂中集中注意力、倾听历史回音、获取经验做法,在体验中提升办事创业能力。

实践课堂提质增效

将学习成果落在实处是党员教育的最终目的,德庆千方百计为党员提供实践的平台与机会。

为此,德庆紧盯党员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运用681个党建网格,选派百名县直单位中层干部担任镇村“邻里先锋”第一书记,组建暖心大走访团队,开展“万名党员进万家”活动,引导党员切实将学习成果运用到日常工作中。

今年以来,德庆党员通过各类实践活动共派发《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手册》《惠民政策宣传手册》5万多份,召开“榕树头下板凳会”、茶话会、田间会等活动190多场次,有力传递了党的声音,也在实践中增强党课吸收程度和转化落地效果,在实践课堂中树牢人民至上的理念、保持干事创业的热情、尽情施展自身才华。

此外,德庆还定期开展主题党课演讲比赛、青年组工微党课等活动,让党员在讲红色故事、谈自身体会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