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高明区驻白土镇帮扶工作队写好“虾”文章 智慧养虾  力促虾农增收增产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近日,在白土镇罗氏沼虾智慧养殖示范基地,一栋三层高的智慧养虾展示场馆拔地而起,为高要区的“虾”文章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在高要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场馆纳入美丽渔场建设范围,由佛山市高明区驻高要区白土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推动建成,标志着该镇罗氏沼虾养殖开始迈向标准化和数智化,成为白土镇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区“百千万工程”的最新成果。

温棚下,虾农正在捕捞罗氏沼虾。 西江日报记者 林琳 摄

西江日报记者 林琳

近日,在白土镇罗氏沼虾智慧养殖示范基地,一栋三层高的智慧养虾展示场馆拔地而起,为高要区的“虾”文章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在高要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场馆纳入美丽渔场建设范围,由佛山市高明区驻高要区白土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推动建成,标志着该镇罗氏沼虾养殖开始迈向标准化和数智化,成为白土镇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区“百千万工程”的最新成果。

智慧养虾

从“看天吃饭”到“指点江山”

瞄准高要罗氏虾产业的风口,三十多岁的钟铭佳去年在白土镇幕村盘下了50亩虾塘。了解到江浙一带虾业养殖发达后,他不远千里奔赴浙江,求得优质虾苗。如今,从虾塘里收获的罗氏虾,壳薄肉厚,肥硕者甚至有半臂之长,观者无不称奇。短短大半年,他就成功返本获利。

钟铭佳的故事是高要虾农不断求变的鲜活例子。在示范基地,伟铭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模式,基于“茜草养罗氏虾”模式,利用温棚越冬养殖技术,将养殖面积发展至2000多亩,产量850吨,产值6800万元,产品远销全国各地,乃至出口至日本和东南亚等地。

随着养殖面积不断扩大,以降本增效促进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利用产业互联网模式和数字化手段发展“智慧养殖”,成了高要区建立罗氏沼虾全产业链的重要抓手。

在每亩虾塘装上监控摄像头、水质监测仪、增氧控制等设备后,只要登录小程序,虾塘产量、水质指标、用料投药等生产数据便一览无余。有了数字赋能,养殖就有了智慧“大脑”,可以一手“指点江山”。

稻虾共作

撂荒耕地引来帮扶“活水”

帮扶工作队带来的不仅仅是科技和养殖方式的革新,更是眼界和思想的解放。

“西边的罗有村,曾经是市级经济薄弱村,村集体基本没有收入。”佛山市高明区驻高要区白土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黄慧文想起初来白土镇时的场景,感慨良多。经过再三入户走访,帮扶工作队打算在罗有村一片200余亩的撂荒地注入“活水”——结合高要本地厚实的罗氏虾养殖家底,开展“稻虾共作”项目。

罗氏虾市价高、销路好,但在养殖过程中对水质的要求极高。种植水稻可为罗氏虾净化水质、提供微生物,而伴随着罗氏虾生长的水稻,几乎不用施肥,富含营养,成为市场畅销品种。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刚要集约土地时,帮扶工作队就遇到了阻力。土地使用权分属180多户村民,而“稻虾共作”又是新鲜事,“具体怎么样做,收益情况怎么样,心中没底”,村民想法各异、心存疑惑。

“引进来,走出去!”在帮扶工作队的牵线搭桥之下,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科技特派员多次到白土镇调研指导,进一步向村民普及“稻虾共作”的背后逻辑。帮扶工作队还多次带领伟铭养殖专业合作社成员,外出调研学习其他地市的经验做法。历时3个月,帮扶工作队攻克了土地集约和项目启动的难关。

去年,7月插秧,8月投下罗氏虾苗,11月就迎来了丰收——试验田里每亩收虾150斤,收稻500斤。一年两种,仅虾的产值就达到12000元/亩。肉眼可见的初步成效,让村民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据了解,项目为村集体增收20多万元,并示范带动推广“稻虾共作”特色产业超600亩,为其他村集体增收近50万元。项目也得到了高要区的认可和重视,并出台产业奖补方案,统筹帮扶资金在全区推广2万亩“稻虾、稻鱼共作”项目。

“结合本地资源禀赋,推动发展好‘稻虾共作’特色产业,打造本土农业龙头企业,协助高要区申报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做好虾稻米、稻田虾等品牌的打造,为农民增收增产作出佛山贡献。”黄慧文对接下来的工作信心十足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如本网转载内容涉及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涂先生(电话:0758—2722284)
详细请浏览:http://www.xjrb.com/about/copyright.shtml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西江报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