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谢江涛
“积极作为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建设世界级湾区、发展最好的湾区”“依靠制造业当家赢得未来,在新的高度挺起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已于近日落下帷幕,但大会期间审议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依旧是参会代表以及场外社会各界讨论关注的热点。
从报告中育新机、开新局。参会的肇庆代表团代表纷纷表示,报告中的内容虽然没有过多直接“点名”肇庆,却处处与肇庆发展密切相关,释放出众多利好信号。
大家一致认为,要在应对挑战、攻坚克难中抢抓机遇、塑造机遇,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抢前抓早、全力出击,加快把肇庆建设成为珠三角核心区西部增长极和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新都市,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肇庆新篇章。
做优做强制造业这份厚实家当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命脉所在。改革开放至今,广东已培育形成了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家电等8个产值超万亿元的产业集群,涉及领域全部是制造业及相关服务业。此次报告提出,要加快推动新能源等产业成为新的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建设一批引领型产业集聚区、支撑型产业园区和“万亩千亿”大平台,更高立起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柱。这些部署,无疑进一步树立起制造业当家的鲜明导向。
近年来,肇庆坚持产业强市、项目为王、园区为母、企业第一来落实制造业当家,做大做强以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先进动力电池为主导,金属加工、绿色建材等为特色的“主导+特色”产业体系。“十四五”以来,肇庆推动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等产业集聚发展,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值从2021年的443亿元提升到2022年的700亿元,全市“主导+特色”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700亿元、增长12%。
做大做强产业集群、产业体系的同时,我市还聚焦产业平台建设,将广东(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作为肇庆的战略工程,加快打造万亿级产业集聚区。目前,集聚区“2+5”起步区全面启动,围绕新能源汽车和汽车零配件、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的“3+2”产业目标愈加明朗,小鹏汽车、宁德时代等一批龙头企业已提前在集聚区进驻。
当前,制造业已成为稳经济的重要“压舱石”“顶梁柱”。正如省主要领导在大会开幕时所说,“广东过去以制造业起家,也必将依靠制造业当家赢得未来,在新的高度挺起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
代表们认为,接下来,肇庆要聚焦大产业、打造大平台、建设大项目、培育大企业、营造大环境,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做优做强制造业这份厚实的家当,加快建设更具实力的粤港澳大湾区西部制造新城,加快构建具有肇庆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融珠入湾中借势发展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
过去五年,广东抢抓机遇推进“双区”和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建设,改革开放迸发强劲活力。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要加快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加快广湛、珠肇等项目建设。这是我省再次传递纵深推进大湾区建设的强烈信号,同时在硬联通方面明确“点名”肇庆,将给肇庆发展带来重大战略利好和有利条件。
作为大湾区城市的重要一员,近年肇庆全力抓好软硬联通来加速“融珠入湾”。在基础设施“硬联通”上,通过全面构建内联外通“水陆空”立体综合交通体系,肇庆实现20分钟到佛山、40分钟到广州、1小时到深圳,1小时20分钟到香港;在机制“软联通”上,实现企业开办1天办成,不动产交易登记1天出证,确保“肇庆服务,天天进步”。
前不久召开的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也提出,继续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把全面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纲”,为肇庆现代化建设释放充沛活力、注入强劲动能。
“我们要坚定不移向东看、向东赶,更加实至名归地成为大湾区的一员。”代表们认为,肇庆要不断深化软硬联通,积极参与“轨道上的大湾区”“湾区通”工程等建设,主动融入大湾区产业链创新链,加快推进广佛肇一体化发展,全面融入广州都市圈,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动力源。
按照市委有关部署要求,接下来肇庆将认真抓好大湾区规划落实,力争每年落地一批标志性项目、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抓好肇庆新区、肇庆高新区、粤港澳深度合作(肇庆)示范区等平台建设,同时强化体制机制“软联通”,全力在融珠入湾中借势发展。
加快把县镇村短板变成“潜力板”
报告指出,从过去五年来看,广东地区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依然突出。如何补齐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这块短板是广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
与广东很多城市一样,肇庆推进现代化建设的突出短板在县、薄弱环节在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前不久在高要区金利镇举行的肇庆市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现场会上,市主要领导就坦言,肇庆有许多像金利这样的大镇,人口众多但配套服务落后,存在着“大脚穿小鞋”“小马拉大车”的问题。
问题要在发展中解决,短板要在发展中补齐。作为省委全会提出的重点工程,此次大会也再次吹响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号角。围绕这一工程,肇庆一体推进富县强镇兴村,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
在富县方面,培育县城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推动东部板块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和城市功能品质,推动西部板块提升生态保障和绿色发展能力,壮大县域经济,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在强镇方面,先行启动包括高要区金利镇、四会市大沙镇、鼎湖区沙浦镇、怀集县下帅壮族瑶族乡的“两工两农”示范建设,通过示范带动建强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打造一批全国千强镇、全省百强镇;在兴村方面,坚持以工业化理念发展富民兴村产业,以美学思维建设美丽乡村,以更多实招硬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代表们表示,肇庆在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时,应注重因地制宜、示范带动,更好统筹县的优势、镇的特点、村的资源,打好特色牌、协作牌,真正把县镇村发展的短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让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底色
“五年来,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超常规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越来越多的人推开窗户就可以享受‘生态福利’。”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在此次大会作报告时表示,将突出绿美广东引领,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让广东的绿水青山展现更美的景象。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肇庆是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第一绿色大市。
近年来,肇庆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水质量状况在全国重点城市前列,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北京林业大学发布的2022年度中国“绿都”评价研究成果显示,肇庆连续第二年进入综合评价前20名城市。
肇庆还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十四五”期间,计划投资1000多亿元建设包括光伏、抽水蓄能等164个绿色能源项目,培育500亿元绿色能源产业集群,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肇庆)绿色能源基地,全面打好“绿色能源牌”,切实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要让绿色成为肇庆最鲜明的底色和特色。”代表们表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第一绿色大市,肇庆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持续擦亮肇庆“山湖城江林泉峡”生态名片,加快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努力建设更加牢固的粤港澳大湾区西部生态屏障,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肇庆样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