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召开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
解读防控政策 引导做好防护
西江日报讯 (记者 刘浩辉)1月10日上午,2023年肇庆市首场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召开,介绍和解读我市围绕“保健康、防重症、强救治、优服务”,贯彻落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实施办法的具体情况。市农业农村局、市卫健局、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回答媒体关心问题。
发布会围绕我国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重大政策调整下,肇庆市对重症救治、分级诊疗、疫苗接种、医疗救治资源准备等情况进行新闻发布,引导市民正解理解政策,积极主动做好防护措施。
发布会指出,在重症救治方面。我市加强三级、二级医院重症床位医疗资源建设和准备,提高重症床位占比,确保用于感染新冠病毒的各类重症患者治疗的综合ICU床位数量不少于全院实际开放床位总数的4%,各重症监护单元可随时使用。目前全市34间医疗机构已设置重症床位572张,呼吸机711台。配足配齐重症医疗力量,确保疫情防控期间能够保证每一名重症患者都能够得到有效救治。
推行分级诊疗方面。我市充分发挥县域医共体作用,建立医共体牵头医院对镇、村两级医疗机构帮扶机制,组织牵头医院专家深入基层开展医疗救治技术指导,实现医共体内成员单位疫情防控的同质化管理。各医共体不断完善联合门诊、联合病房、双向转诊等机制,推进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着力打造县域内按功能定位分工协作、分级分层分类管理、上下贯通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对于重型、危重型及合并其他疾病的感染者,由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开展评估,根据不同病情收治到不同的救治场所治疗。同时,采取三级综合医院分区包片新冠病毒感染重症患者医疗救治机制,划定责任范围,对口收治划定区域内高龄合并新冠病毒感染的重症患者,实现老年重症患者包干管理全覆盖,全面加强人员培训,做好医疗力量的梯次储备,提升接诊能力,确保满足大批量患者的就诊需要。
疫苗接种方面。目前,我市根据国家、省统一部署,正在加快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特别是加快老年人疫苗接种。进一步落实属地责任,加强组织发动,通过设立固定接种点、临时接种点、流动接种队等多种方式提供接种服务。接种过程中,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一验证”,落实健康询问、接种禁忌核查、信息登记、接种后30分钟留观等。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全市已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009.49万剂次,接种第一剂次384.80万人,接种第一剂次覆盖率93.54%,完成全程接种377.44万人,全程接种覆盖率91.75%。其中80岁以上人群新冠疫苗第一剂次接种率83.21%,全程接种率93.69%,加强免疫接种率61.01%;60-79岁人群全程接种率97.27%,加强免疫接种率85.77%。
医疗物资、医疗保障准备方面。药品方面,我市动态统计全市医疗机构药品库存及需求,根据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每日运行监测情况显示,积极协调药品企业优先向我市供药。同时,积极宣传中药材及其他可替代药品,由市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专家组制定了《肇庆市新冠肺炎中医药干预指引》,减少群众不必要的抢药囤药。通过市一医院结对帮扶,统筹端州区、鼎湖区和肇庆高新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调配工作,其他县(市、区)通过发挥县域医共体总医院作用,按照药械统一管理要求,统筹做好医共体分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药品供应和配送。
接下来,在防控措施调整的初期,我市可能会出现感染病例的增加,继而可能会引发药品的供应不足,部分地区产生医疗挤兑甚至会引起公众的恐慌等现象。我市将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移到加强医疗救治上来,工作的目标是“保健康、防重症”,确保防控措施调整转段的平稳有序。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