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肇庆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增至52个,全省排名第三 “名特优新”为农业带来真金白银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在刚过去的2022年,肇庆新增了江屯冬蜜等5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全市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的农产品增至52个,全省排名第三。在国家级品牌效应下,以名特优新农产品为代表的特色农业产业插上了发展的翅膀,进一步培育塑强农业品牌,做强做全产业链条,加快农民增收致富,为实现乡村振兴,推动我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积极意义。

四会市恒昌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顾有强在查看沙糖桔生长情况。

四会市恒昌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顾有强在查看沙糖桔生长情况。

在刚过去的2022年,肇庆新增了江屯冬蜜等5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全市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的农产品增至52个,全省排名第三。在国家级品牌效应下,以名特优新农产品为代表的特色农业产业插上了发展的翅膀,进一步培育塑强农业品牌,做强做全产业链条,加快农民增收致富,为实现乡村振兴,推动我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积极意义。

文/图西江日报记者潘粤华

促进农业产业标准化规模化

1月6日,冬日暖阳洒在大地。高要区乐城镇思可村里,大片广佛手沐浴在阳光下,为下一次的开花结果储蓄能量。

这片约200亩的广佛手种植示范基地,属于高要区潮兴佛手种植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在2016年成立,种有佛手、广藿香、巴戟天等多种南药,被纳入省级南药产业园和2019年“一镇一业、一村一品”项目扶持范围。

近年来,高要区围绕乡村产业振兴,大力发展特色优质高效绿色现代农业。其中“河乐水”山坑菜、广佛手成为高要现代农业品牌。2021年,高要佛手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高要佛手成为国家级名特优新农产品,对我们合作社的生产管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潮兴合作社负责人伍圣贤看来,高要佛手品质有了含金量极高的国家级认证,在全国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市场信心加强,销售空间得到大大拓展。

国家级荣誉的获得,同时也促进潮兴合作社进一步往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近一两年,该合作社通过标准化种植示范向周边推广高要佛手种植,引进了先进的烘干、筛选、装卸等生产加工设备,有效优化成品和半成品的药材储存环境,大大提高佛手切片成品的烘干效率及质量。而拖拉机及植保无人机的引入,也使种植得到机械化、科学化、标准化、高效化的管理。

农户对高要佛手的种植加工信心亦明显增强。伍圣贤透露,近年来,合作社的种植面积从270亩增加至约500亩,产值增加至875万元;带动周边地区种植面积从1620亩增加至2200多亩,产值3000多万元。

高要区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谭耀华表示,“高要佛手”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后,当地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其中潮兴合作社带动当地种植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8.1%。

恢复种植信心,增强市场竞争力

“我们的沙糖桔汁多化渣,清甜浓郁,品质很好,可以放心选购。”“您放心,沙糖桔保证能按时送到。”……元旦过后,四会市恒昌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顾有强明显忙起来。来自全国各地的订购电话不时打进来,合作社的销售本上留下了一条又一条的购销记录。

这幅红火的销售景象,是四会沙糖桔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四会通过高标准打造产业园区、打通全产业链、促进农旅融合等举措重振沙糖桔产业。2020年,四会沙糖桔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折射出四会沙糖桔已彻底走出低谷,迎来新的黄金发展期。

“四会沙糖桔成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对农户种植沙糖桔有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对拓展全国市场也有促进作用。”顾有强介绍,恒昌合作社柑桔种植面积500多亩,近年来每年产量平均增加10%,2022年产量达1000多吨,产值500多万元。

顾有强说,为进一步提高沙糖桔、贡柑产业化水平,合作社不断投入资金改善生产基础条件,如建立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安装杀虫灯等植保器材,购置大型农业机械等等。

“近年来,四会通过建设‘一村一品’、名特优新农产品项目,提升知名度和拓展销售渠道,建设省级农业产业园,扶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发挥引领作用等举措,大力推动四会沙糖桔产业发展。”四会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罗秋珠介绍,四会沙糖桔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无疑为产业发展、农民复种注入了强心剂,大大增强了四会沙糖桔市场竞争力。

据统计,目前四会市沙糖桔种植面积103000亩,现挂果约45000亩,总产量约13万吨,产值约10亿元。

让更多“肇字牌”走向全国

为了培育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助力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致富,我市作出了不少努力。

肇庆市农业农村局介绍,我市把申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作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重要工作来抓,力争全市特色农产品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数量有重大突破。目前,我市52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已涵盖渔业、种植业、畜牧业三大产业,包括粮食、水果、茶叶、蔬菜、淡水鱼、禽类、油料、中药等领域。

同时,我市深挖特色,塑造品牌,优先选择省级区域公共品牌进行申报,使一批优质营养健康的“肇字牌”走出省,走向全国。此外,强化标准,实施全程质量控制,确保申报产品营养品质评价鉴定均优于同类产品,充分体现“名特优新”,提高申报成功率。

市农业农村局表示,接下来,该局将加强指导县镇村进一步培育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把名特优新农产品与文旅产业结合起来,深化一二三产业融合。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如本网转载内容涉及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涂先生(电话:0758—2722284)
详细请浏览:http://www.xjrb.com/about/copyright.shtml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西江报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