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大奖舞剧《沙湾往事》经典片 段《雨打芭蕉》。 西江日报记者 曹笑 摄
经典粤剧《穆桂英招亲》。 西江日报记者 刘春林 摄
舞蹈《青花瓷·韵》。 西江日报记者 曹笑 摄
广东民乐组合。 西江日报记者 曹笑 摄
1月2日、3日,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广东歌舞剧院承办的“2022粤港澳大湾区艺术精品巡演”在肇庆举行,来自广东文艺各领域的精品新作精彩上演,一展湾区艺术风采。
从广东音乐的悠扬乐韵,到岭南戏曲的创新发展;从传承千年的中国风物,到粤港澳三地“同声同气”;从经典舞剧的磅礴史诗,到高难杂技的惊险唯美;从记录湾区流金岁月的流淌歌声,到唱响新时代之音的震撼。舞蹈、音乐、戏曲、杂技,文艺精品力作讲述湾区故事,弘扬岭南文化,彰显民族自信,推进文化繁荣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艺术精品巡演在肇庆艺术中心上演,这也是2023年在肇举办的首场大型演出。特殊时期,连续两晚场场七成的上座率,不仅展现出精品巡演名声在外的独特魅力,更足以体现肇庆市民们对艺术的热爱、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民族舞剧《沙湾往事》片段无疑是很多观众最为期待的节目。这是广东歌舞剧院重点打造的精品,曾获得国家文艺最高奖“文华奖”,更在国内外巡演超过两百场。当晚,当舞台上的背景出现绿色的大芭蕉叶,和极具岭南特色的青砖镬耳屋时,耳边响起的是悠扬的民乐,我的心也为之一颤:来啦!这不是我第一次观看《雨打芭蕉》,但是每一次观看都会忍不住为岭南女子的婀娜多姿而折服。迷离微雨的雨中小巷,撑伞的女子一个个缓步走出,身影凹凸有致,脚尖轻点地,忽地一转身,又隐身离去,步履缥缈。音乐节奏或明快或婉转,女子们旋转油伞,脚踩木屐左右穿行,如飞燕般一会儿排成一字,一会儿排成三角形,列队变幻间,宽大的裤摆翩翩,端的是一个娇柔似水,媚若无骨。最终,雨歇伞收,女子们款款归去……这场写意的舞蹈,无论是鲜艳的服饰,还是悠扬的奏乐,无不给人以空灵、韵动的质感。
《赛龙夺锦》则更是《沙湾往事》的重头戏。一开场,主角一袭长衫,手握着书站在微光之中。随后,他化身鼓王,双手拿鼓棍,鼓棍在指尖旋成棍花,众人排成“人”字,只见他重重擂鼓,众人也随之划动船桨,波浪滔天。音乐声愈发激昂,龙舟竞渡,阵型变化,不变的是大家始终一致的坚毅神情。主角还飞身击鼓,飒飒生风让台下观众为之震惊。在逆风斩浪中,我看到的不仅是一群击打鼓槌的青年人士,更是他们团结一致、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气概。当这一热血节目结尾,观众爆发的掌声此起彼伏,响彻云端。精彩当然不止于此。当晚,开场舞蹈《南国雄狮》展现了岭南醒狮、英歌、钱鼓等民间艺术;舞蹈《青花瓷·韵》在中国舞的呼吸身法典型动作中勾画出古老青花瓷器的神韵,用现代的编舞手法讲述一段海上丝路的中国故事;《英雄少年——软钢丝》集创意、美感、表演难度于一体,演员在晃动、摆浪的软钢丝上完成“双手爬走”“单手顶”“双臂独轮车”“单拐倒立”“前空翻落地”等高难技巧,完全颠覆了人的平衡概念;经典粤剧《穆桂英招亲》片段、广东民乐组合《粤韵飞扬春》、舞蹈《大海之舞》等多个精彩节目,让人饱览省各艺术团的“独门绝技”。
要我说,本次巡演代表着粤港澳大湾区的高水平水准,倒不如说代表着岭南地域的优秀文化。而无论是传统粤剧还是新编舞剧,都基于岭南的独特气质,在继承传统优秀文化之余,以现代技术手段创新再现,再附以深刻的思想内涵。或许,这也是精品艺术之所以为经典的原因吧。
西江日报记者 陈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