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会玉器展位吸引众多游客参观。 西江日报记者 李振昭 摄
西江日报记者 李振昭 通讯员 梁学俭
12月29日至2023年1月2日,第十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面向公众开放,继续线上线下双轨并进的模式。作为连续14年组团参展的“常驻嘉宾”,肇庆今年携500余件名品和数十个文旅好项目亮相粤港澳大湾区12号馆,同时上线VR展馆,线上线下共同呈现岭南名城形象。
本届文博会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举办的一次重要展会,肇庆在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下,积极发动文旅、非遗、数字创意等方面企业赴会“亮宝”,集中展现肇庆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成果、新举措,提升“湾区新秀”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努力吸引更多企业来肇投资布局,助力肇庆打造体现时代精神、具有岭南特色的文旅名城。
展馆彰显文化自信
本届肇庆馆延续往年凸显广府文化底蕴的设计,只见两侧外壁是岭南风格的镬耳屋造型,青瓦白墙点缀着肇庆人文风景影像,彩色花窗上方书写红字“肇庆欢迎您”,令这抹古韵轻染亮色,让岭南名城悄悄惊艳四方来客。
入口处矗立着肇庆城市地标七星岩牌坊,穿门而过便是肇庆万达国家度假区滑雪场模型,端砚、四会玉器、自鸣钟、广府金绣等工艺美术精品陈列馆内,诠释岭南古郡的万般风情,把肇庆作为广府文化主要发祥地的深厚底蕴展现得淋漓尽致,文旅融合新成果在此初露锋芒。
经典工艺魅力依旧
“我特地来看看端砚,揣摩不同实品的选材和特色,感受大师们是如何因材施艺的。”从事咖啡行业的深圳游客曹活龙话语间敬意满满。曹活龙告诉记者,出于对小孩传承传统文化的希冀,他开始“跨界”学习制砚工艺,并经常与老匠人交流,还自制砚台作为孩子两岁生日礼物,希望以此引导孩子,传承传统文化。他十分看好肇庆端砚的传承发展,“希望匠人们坚持肇庆传统,继续做好优秀文化的本土表达”。
不少游客直奔玉器、钟表等工艺美术精品展区一睹风采。“利玛窦正是在肇庆制造了中国第一台机械自鸣钟,这项制作技艺也成为肇庆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很有意义。”一名游客带着友人参观自鸣钟,兴致勃勃地介绍着。类似情景凸显着肇庆传统工艺美术以其历久弥新的永续魅力吸引着游客。
传统文化大力创新
顺应时代变迁,肇庆工艺美术人才也在不断创新制作方法和表现形式,使传统工艺更加贴近现代生活。“今年我们的产品不再拘泥于家庭摆件,而是走向生活实用路线,设计出女性首饰,使文创产品走向大众。”广府金绣项目负责人黄灿辉表示,他们依然坚守叠丝技法,用一根丝手工制成不同造型,在此基础上创新,使市场销量实现翻倍,取得更强的市场价值。
除了传统工艺美术作品,今年肇庆馆还展出了首款文创潮玩——七星物语系列盲盒。这是文创潮玩品牌“肇城故事”的处女作,其结合肇庆历史故事与国潮文化元素,设计出以包公、六祖、莫宣卿、宋徽宗、利玛窦和龙母为原型的手办,推动文化遗产活化,更好地融入年轻一代消费群体当中。“我们还计划以这些人物IP为中心设计更多不同动作姿势的文创,同时尝试开发肇庆古建筑文创。”品牌方代表表示,希望通过参展打响知名度,帮助开拓线上市场。
文旅项目潜力巨大
作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深圳文博会不仅是展现肇庆文旅形象的重要窗口,还是肇庆文旅项目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我们今年带来了数十个招商引资项目,希望通过展会展示肇庆文旅融合发展的最新成果,让更多人看到肇庆形象,听到肇庆声音,从而吸引更多企业参与肇庆的旅游振兴。”市文广旅体局产业发展科科长丁亚军表示。
据丁亚军透露,今年重点招商项目可分为三类,一是对现有景区的改造升级,如为德庆盘龙峡、高要金钟山等景区引入大型文旅企业运营;二是引进互动式、沉浸式、体验式的文旅项目,实现旅游模式从“观光式”到“体验式”的转变;三是通过民宿发展“小切口”带动文旅“大变化”,促进肇庆旅游品质提升。
作为打造“湾区雪都”新名片的承载者,肇庆万达国家度假区项目在本次参展中被寄予厚望。该项目以世界首创的山体室内滑雪场作为重头戏,建成后有望成为世界滑雪爱好者的网红打卡胜地。“为推动更多文旅项目落户肇庆,我们还将出台一系列文化产业扶持政策,相信能够促进肇庆文旅取得较大发展。”丁亚军表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