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助推肇庆打造成为全国岭南画派的传承创新中心和全国写生基地 ——记黎雄才美术馆挂牌暨中国画双年展开幕活动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岭南冬日的阳光明媚,砚都肇庆的画意盎然。12月29日,黎雄才美术馆在肇庆挂牌,“中国砚都 雄才故里——中国画双年展”同日开幕。这是肇庆文化强市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广东美术界和岭南画派的一件盛事。

西江日报记者 苏燕君 刘壮壮 李考考

岭南冬日的阳光明媚,砚都肇庆的画意盎然。12月29日,黎雄才美术馆在肇庆挂牌,“中国砚都 雄才故里——中国画双年展”同日开幕。这是肇庆文化强市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广东美术界和岭南画派的一件盛事。

当日,名家荟萃,回顾当代著名国画大师、岭南画派重要代表黎雄才八十多年艺术人生,赏析新人新作,感悟艺术发展的清晰脉络与风骨传承。他们也一同探寻黎雄才艺术精神的挖掘传承,希望立足黎雄才美术馆,推动岭南画派的技法与精神在肇庆奇山秀水之间赓续绵延,助推肇庆打造成为全国岭南画派的传承创新中心和全国写生基地。

弘扬艺术精神宝藏

擦亮城市文化名片

肇庆被誉为雄才故里,也是岭南美术重镇,与岭南画派有极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岭南画派中有不少名家都来自肇庆,他们深受肇庆绝美山水风光与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熏陶,从肇庆北岭山奔向珠江口,创作出了大批高质量岭南佳作,让岭南画派美名远扬。在肇庆土生土长的黎雄才正是其中一位卓有成就的代表。

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如意作之难。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文联主席、岭南画派纪念馆馆长李劲堃说,黎雄才的山水画蜚声内外,又精于花鸟草虫、人物,尤重写生,他拓展了岭南画派,以极富个性的笔墨语言丰富了20世纪中国山水画的表现力,“黎雄才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艺术瑰宝、精神财富,他的意义不仅在于岭南画派,更在于生机勃勃的20世纪中国画坛。”

过韶关、入川蜀、远赴西北,辗转东南,黎雄才的写生实践一直坚持反映现实生活,与大自然中的真山真水直接对话。“珠江流域的岭南画派重‘写生’,写的是百年来人间烟火活生生的‘生’,这一点在黎雄才的艺术创作中最为明显。”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林蓝感慨,黎雄才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将现实生活气息灌注到笔墨当中,再借由中国传统笔墨描画现实生活,从而展现出了新时代中国画的新面貌。

作为雄才故里,黎雄才艺术精神是助力肇庆繁荣发展文化事业的珍贵宝藏。“我们将继续深入挖掘黎雄才艺术精神这一宝贵的文化艺术资源,进一步擦亮肇庆‘中国砚都 雄才故里’的城市名片。”开幕式上,市领导表示,肇庆将继续大力弘扬黎雄才的艺术精神,扎实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高水平建设文化旅游名城。

依托黎雄才美术馆

繁荣艺术文化事业

党的二十大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围绕“深入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作出重要部署。

建设“黎雄才美术馆”是肇庆深化拓展“中国砚都”“雄才故里”影响力,传承弘扬黎雄才的艺术精神,繁荣肇庆文化、推动文化强市战略实施的重要之举。市领导在开幕式致辞时指出,肇庆将进一步升级改造黎雄才美术馆,通过多元化举措将黎雄才美术馆打造成为大湾区乃至全国的文化名片。

当日,黎雄才美术馆还与深圳关山月美术馆签订了美术馆馆际战略合作协议。“这是港澳大湾区美术馆事业发展历程中重要的标志性事件。”深圳关山月美术馆馆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陈湘波表示,两馆合作既可以加深对岭南画派在当下传承与发展的研究,也可以丰富对黎雄才、关山月两位岭南画派第二代杰出代表的研究,从而为把肇庆打造成为研究岭南画派的重要基地提供助力。他希望,未来,两个美术馆能够在文献资料、学术研究、展览创作等方面进行更加广泛的合作与更加深入的交流。

因着黎雄才美术馆的建成挂牌,馆址所在的肇庆学院美育教学也将获得更优质的艺术文化资源。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张彦说,黎雄才在艺术上的高水准,无疑对高校的艺术文化教学起到了极大的引领作用。肇庆学院与美术馆为邻,依托美术馆资源优势,相信能更好地把黎雄才创立的教学方法传承好、发扬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艺术人才。

立足优势紧抓良机

发展扩容广府文化

肇庆是广府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通过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将广府文化发扬光大,是当下的必由之路。

“黎雄才美术馆挂牌,‘中国砚都 雄才故里——中国画双年展’的顺利举办,是对其艺术精神的传承,也是肇庆发展和扩容广府文化的契机。”肇庆市文化馆副馆长夏荀告诉记者,当前,肇庆正立足资源优势,紧抓发展良机,着力创建广府文化(肇庆)生态保护区。肇庆将坚持以保护为中心,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的原则,致力保留广府文化的历史印记和活力,并推动非遗孕育、滋养的人文环境得到整体保护,使更多人认知和认同广府非遗,更自觉更主动参与到广府非遗的传承、保护和发展。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如本网转载内容涉及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涂先生(电话:0758—2722284)
详细请浏览:http://www.xjrb.com/about/copyright.shtml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西江报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