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在加紧施工 记者 李晓宇 摄
西江日报记者 李晓宇 吴映霖
机器轰鸣,人头攒动,灯火通明。11月22日零点,在端州区睦岗街道方舱医院的建设现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分工不同,目标一直,此刻依旧在加班加点忙碌着。
他们,就是方舱的建设者。
日行3万步00后建设者满是冲劲
曾佑政个子很高,走起路来也是大步流星。“这里是单床隔间”“这里是护士站”“这里之前设计的门,但实际施工受限改成了窗户”……2001年生的曾佑政,今年7月毕业入职肇庆市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负责此次项目现场协调的他,熟络地带领记者穿梭在方舱的各个区域,介绍着方舱医院的施工现场。
刚工作便遇上方舱医院建设的紧急项目,相比于担心任务重、压力大,作为项目团队里的“00后”新生力量,即使是已在施工地待到凌晨,曾佑政看起来依旧有用不完的干劲儿。
他介绍,因为施工过程中,需要不断思考和改进,所以他每天的工作基本上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所有同事一样,项目的每个角落他每天都要跑数次。“我19号那天工作不到8小时,就已经走了37625步,大约26公里!”他笑着逃出手机向记者展示着运动记录。
“年轻人就是干!”在曾佑政看来,他很乐意在此次建设方舱医院中贡献自己微薄力量。
从广州方舱过来再为家乡出力
晚上23点,稍得空闲的排管工老唐正和几位工友坐在一旁管道上,边喝着提神饮料,边发呆休息,恢复体力。18日到方舱医院参与建设以来,老唐已经熬了几个通宵,“这两天确实是很辛苦!”
老唐是肇庆人,与许多工友不同,他这是第二次参与方舱的建设了。14日还在广州南沙方舱建设现场施工的老唐,因公司紧急任务,便被调回肇庆参与端州区方舱医院的建设。“时间紧任务重,我就是为家乡出一份力啦!”说罢,老唐起身,与工友们又忙活了起来。
家庭工作双兼顾:希望疫情尽快过去
在施工现场,项目设计部的给排水工程师杨滔刚接完一个电话沟通好设计方面工作,立马又接到新的“问题”电话。按照他自己的话来说,“反正电话一天基本上没停过!”
因方舱医院设计需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方案,在现场了解问题、针对调整设计的工作十分忙碌。自17日他投入到方舱的建设工作中以来,凌晨一点回家已是常规,偶尔还会加班到凌晨三四点。即使项目周边有为工作人员安排就近住宿,但不论多晚,他都会开车回家休息,因为家里面有他的牵挂——他的爱人和他即将出生的小宝宝。
杨滔爱人的预产期在下周,出于对爱人的关心和照顾,以及落实相关疫情防控措施,杨滔每天早上都会提早起床,先带自己的爱人去做完核酸检测,然后才能放心赶去方舱医院的建设现场。他既期待着下个周新生命的诞生,同时也为肇庆抗击疫情做出自己的努力,“大家都希望能够把方舱建设好,希望疫情能够尽快过去!”杨滔说道。
建设现场的新肇庆人:为国家做事
“现在太需要运材料了,有时候就是要一直叉,也数不清有多少趟。”方舱建设现场的叉车司机罗源辉说道。
广西人罗源辉2018年来到肇庆工作,算是“新肇庆人”,他介绍,来到方舱医院项目之前很少上晚班。自19日来到方舱医院建设项目后,他每天的工作时间都是从晚上8点至早上8点。一般早上施工材料到货比较多,有时他的工作还会因此延长1个多小时。
罗源辉坦言,在肇庆工作这4年多,方舱医院建设是他参与过的最紧急的项目,而能够参与到方舱建设中去,罗源辉也觉得很光荣,“能参与这次的方舱建设感觉很好,毕竟是为我们的国家做事!”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