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晖帮助市民打开核酸码。西江日报记者 李晓宇 摄
莫健鸿指导市民操作手机。西江日报记者 李晓宇 摄
西江日报记者 李晓宇
11月18日,在城西街道登高社区的核酸检测点,居民们已经排起了长龙,“大家戴好口罩,保持一米间距,打开粤核酸3!”来自市城管局的志愿者们一遍又一遍向居民们讲解着注意事项。自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市城管局快速响应,由各科室组成的“老中青”志愿者队伍“火线”成立,他们中既有老党员,又有青年同志,共同组成了抗击疫情的“红色风景线”。
老骥伏枥,奋战“疫”线
1968年出生的陈晖是一位“60后”,同时也是名老党员,在志愿服务的现场,他一会上前提醒居民戴好口罩,一会又帮助不会操作手机的老人家准备好粤核酸3二维码。“作为一名老党员,在需要的时候冲上去,是不需要讲条件的!”
从早上7点一直到下午3点钟,长时间的走动和站立多少让这位老同志身体有点吃不消,他时不时敲打着自己的腰部,以缓解疼痛。“我们年纪大一点的,身体条件可能会差一些,但也要咬牙坚持,总不能在这个时候给大家拖后腿吧!”陈晖说道。
成为一名抗疫志愿者,陈晖觉得很光荣。作为城管人,这既更好地服务了广大市民,又让自己这位老同志发光发热,贡献力量,“等过几年退休再回头看,做过抗疫志愿者将会成为我宝贵的人生经历!”
中流砥柱,多次战疫
“你好,请问核酸码怎么打开?”莫健鸿听到老人的询问后,主动走上前去,指导老人在手机上操作一番,不一会就解决了问题。作为一名志愿者,莫健鸿的任务是维持现场的队伍秩序,并帮助前来做核酸的市民准备好核酸码。
莫健鸿是一位80后城管人,这是她第二次做防疫志愿者了,第一次还是在金利疫情的时候。当被问及做过两次抗疫志愿者是何感受时,莫健鸿坦言,这是一名党员应该做的,“这种时候冲上去,是我们党员的义务!”
对于本轮疫情,莫健鸿的心态既淡定又紧张。因为有过做抗疫志愿者的经验,她能心态更平稳地做好志愿者工作,同时,对发生在家门口的疫情,她又希望自己能把志愿者服务做好,“大家一起努力,争取疫情早日结束!”
青春势力,担当有为
早上6点多骑电动车出门,赶在7点前到达登高社区的核酸检测点。25岁的吴佳妍穿好防护服,戴好n95口罩和防护面罩,化身“大白”,开启了一天的志愿者工作。她的岗位是信息录入,需要扫描居民出示的粤核酸3二维码,并核对居民的信息。
这位“90后”小姑娘第一次做抗疫志愿者,她感到既紧张又兴奋。她担心自己没什么经验,做得不够好,又对能够到一线做志愿者而感到荣幸。下午1点多,有同事来换班,她褪下了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衣服也被汗水打湿,“虽然穿防护服很不舒服,但我作为志愿者,还是可以忍受这些的。”吴佳妍说道。
一同做志愿者的城管局同事们也很关心这位“90后”,会时不时过来问她需不需要换班,需不需要休息,但都被她谢绝了,这让她很感动,“大家互相帮助、互相合作,既是一个小团队,又是一个大家庭。”
第一次做抗疫志愿者,吴佳妍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对以后的工作也很有帮助。未来,她打算申请入党,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这样我就可以更好地向城管局的各位前辈学习了!”吴佳妍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