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肇庆城管老中青集结“疫”线,共筑抗疫坚实防线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2

陈晖帮助市民打开核酸码。西江日报记者  李晓宇  摄

1

莫健鸿指导市民操作手机。西江日报记者  李晓宇  摄

西江日报记者 李晓宇

11月18日,在城西街道登高社区的核酸检测点,居民们已经排起了长龙,“大家戴好口罩,保持一米间距,打开粤核酸3!”来自市城管局的志愿者们一遍又一遍向居民们讲解着注意事项。自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市城管局快速响应,由各科室组成的“老中青”志愿者队伍“火线”成立,他们中既有老党员,又有青年同志,共同组成了抗击疫情的“红色风景线”。

老骥伏枥,奋战“疫”线 

1968年出生的陈晖是一位“60后”,同时也是名老党员,在志愿服务的现场,他一会上前提醒居民戴好口罩,一会又帮助不会操作手机的老人家准备好粤核酸3二维码。“作为一名老党员,在需要的时候冲上去,是不需要讲条件的!”

从早上7点一直到下午3点钟,长时间的走动和站立多少让这位老同志身体有点吃不消,他时不时敲打着自己的腰部,以缓解疼痛。“我们年纪大一点的,身体条件可能会差一些,但也要咬牙坚持,总不能在这个时候给大家拖后腿吧!”陈晖说道。

成为一名抗疫志愿者,陈晖觉得很光荣。作为城管人,这既更好地服务了广大市民,又让自己这位老同志发光发热,贡献力量,“等过几年退休再回头看,做过抗疫志愿者将会成为我宝贵的人生经历!”

中流砥柱,多次战疫

“你好,请问核酸码怎么打开?”莫健鸿听到老人的询问后,主动走上前去,指导老人在手机上操作一番,不一会就解决了问题。作为一名志愿者,莫健鸿的任务是维持现场的队伍秩序,并帮助前来做核酸的市民准备好核酸码。

莫健鸿是一位80后城管人,这是她第二次做防疫志愿者了,第一次还是在金利疫情的时候。当被问及做过两次抗疫志愿者是何感受时,莫健鸿坦言,这是一名党员应该做的,“这种时候冲上去,是我们党员的义务!”

对于本轮疫情,莫健鸿的心态既淡定又紧张。因为有过做抗疫志愿者的经验,她能心态更平稳地做好志愿者工作,同时,对发生在家门口的疫情,她又希望自己能把志愿者服务做好,“大家一起努力,争取疫情早日结束!”

青春势力,担当有为

早上6点多骑电动车出门,赶在7点前到达登高社区的核酸检测点。25岁的吴佳妍穿好防护服,戴好n95口罩和防护面罩,化身“大白”,开启了一天的志愿者工作。她的岗位是信息录入,需要扫描居民出示的粤核酸3二维码,并核对居民的信息。

这位“90后”小姑娘第一次做抗疫志愿者,她感到既紧张又兴奋。她担心自己没什么经验,做得不够好,又对能够到一线做志愿者而感到荣幸。下午1点多,有同事来换班,她褪下了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衣服也被汗水打湿,“虽然穿防护服很不舒服,但我作为志愿者,还是可以忍受这些的。”吴佳妍说道。

一同做志愿者的城管局同事们也很关心这位“90后”,会时不时过来问她需不需要换班,需不需要休息,但都被她谢绝了,这让她很感动,“大家互相帮助、互相合作,既是一个小团队,又是一个大家庭。”

第一次做抗疫志愿者,吴佳妍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对以后的工作也很有帮助。未来,她打算申请入党,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这样我就可以更好地向城管局的各位前辈学习了!”吴佳妍说道。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如本网转载内容涉及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涂先生(电话:0758—2722284)
详细请浏览:http://www.xjrb.com/about/copyright.shtml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西江报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