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洲镇和木双镇制定联防联控机制,守护边界安宁。 西江日报通讯员 封祖轩 摄
西江日报记者 王永强 通讯员 封祖轩
“同饮一江水,粤桂一家亲”。近年来,封开县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紧抓贺江碧道画廊建设重要机遇和粤桂边界地区发展新形势,探索实施组织共建、六联共建、产业共融的“三大机制”,推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助力边界乡村振兴。
实施“组织共建”机制
汇聚党建引领合力
封开县和广西苍梧县地缘相近、人文相通、人情相亲,尤其是最近几年两地交流日益频繁,在经济、社会、民生等方面联系更加密切。如何在各领域共建共创、共治共助、共赢共享,形成更大合力,共促乡村振兴,是摆在两地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去年底,封开县和苍梧县打破行政区域壁垒,跨省(区)构建县镇村三级党组织的“一组十联”党建联建体系,共同组建涵盖两镇16个村(居)基层党组织的“联合功能性党支部”,围绕人才资源、环保整治、志愿服务、文明和谐创建、产业发展、边界治安、边界纠纷、文化体育、信息资源、基层党建等10个方面工作深化交流合作。
“‘联合功能性党支部’由边界乡镇党委书记担任党支部书记,每年一轮换,目前两地已经引领构建了9个镇25个村党建合作示范点。”封开县委组织部相关人员表示,“联合功能性党支部”通过党员联训、会议联席和干部交流机制,推动了两地党员干部在社会治安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合作交流,建成了一批省界路拓宽、桥扩宽、乡道连接线等“两广” 惠民合作项目,促进接边区域稳定发展,有效发挥出“1+1﹥2”作用。
目前,“联合功能性党支部”已成为两地推动基层党建、乡村治理、党员培训等同频共振的有益探索,汇聚了两地党建引领的合力,在推动构建组织共建机制、创建粤桂省际“睦邻廊道”,不断增强粤桂两地各级党组织政治领导力、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实施“六联共建”机制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从封开县城出发,沿着清澈蜿蜒的贺江一路向北,行驶在美丽的碧道画廊景区内,不知不觉间便来到了大洲镇。大洲镇有两个行政村5个村民小组与苍梧县木双镇接壤,两地群众往来频繁、经济交流度高,给基层治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封开县立足“碧道画廊 美美与共”社会治理共同体试点建设优势,大力推行支部联建、产业联促、治安联防、生态联治、文明联创、信息联享“六联共建”工作法破解接边地区系列难题,形成“工作互助、资源共享、政策同惠”的亲情边界良好局面。
去年,两地联创“两广两县五镇”跨区域社会治理联防机制,建立联防队伍,开展 “线上+线下”信息互通、治安联防、应急处置、打击犯罪、调处纠纷等合作,全力消除省际边界治安盲点、照亮安全死角,有力维护边界和谐安宁。
“目前,大洲镇在岐岭村、大和村和垢塘村建立起一支上百人的联防队伍,每月定时开展联合跨界巡逻。”封开县委组织部相关人员表示,实施“六联共建”机制后,包括大洲、都平等镇在内的边界派出所调处矛盾纠纷、处置有效警情实现了持续降低,基层治理效能明显提升。特别是大洲镇的岐岭村委会在2021年度实现了零发案率,被评为“全市先进治安联防组织”,大洲镇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实施“产业共融”机制
助力边界乡村振兴
近年来,封开县、苍梧县聚焦乡村 振兴、产业发展需要,大力实施“产业共融” 机制,建立健全资源共享机制,力促边界资源联合、以强带弱,为边界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木双镇六堡茶产业兴旺,茶产业销售需要竹制外包装,而大洲镇盛产竹子,大洲镇的不少村民瞄准这一商机发展竹编产业。大洲镇罗洞口村的村民周亚颜从去年开始就利用农闲时间为木双镇的一家茶叶公司编织竹箩,每天可增加收入50多元。
大洲镇的不少乡贤在珠三角经济发达城市从事农产品采购销售业务,随着蔬菜采购需求的增大,这些蔬菜采购商把目光瞄准了一水之隔的木双镇,大洲镇的农资公司不仅为木双镇的种植户提供种子、技术,承诺协议收购、托底包销。甚至不少种植户还直接到木双镇承包土地种植茄子、辣椒、苦瓜、丝瓜等,大力发展蔬菜产业,这也为木双镇的农业产业发展、撂荒地整治等带来了机遇。
木双镇同泽公司的总经理陈沛雄告诉记者,公司从2019年开始就在木双镇承包了180亩撂荒地种植蔬菜,带动当地约60户 200人种植,实现人均年增收9000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