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州区江滨公园的“车尾箱”夜市一景。 周忠明 摄
西江日报记者 杨丽娟
“走,去逛逛夜市。”近来,这句话成为了很多市民的相邀语。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端州区江滨公园、牌坊西侧、厂排疏导区,肇庆新区长利湖公园等地,便在人潮涌动的喧嚣中逐渐苏醒,叫卖声此起彼伏,弥漫着浓浓的烟火气息。
傍晚时分,太阳还未落山,长利湖公园堤岸上,一辆辆精心装饰过的汽车整齐划一地排列在道路两边,车主利用汽车后备箱支起“摊位”,一辆车及几张桌椅就是一家店,汽车上悬挂起照明彩灯及有趣标语,冰粉、鲜榨橙汁、柠檬茶、烤生蚝等多种美食上线,还有不少卖小饰品、气球和玩具的摊档,夜市的氛围感被瞬间拉满。
夜晚的长利湖堤岸灯火通明,人流如织,市民三五成群在散步,吃小吃,喝饮料,拍照,直播,或坐在店家准备的户外椅上纳凉、聊天,享受着周围美丽的风光,好不惬意。
“今年暑假因为疫情原因,没有外出旅行,正好这里的夜市热闹,就带孩子过来感受下。”市民林小姐说。
市民张先生则表示:“很久没有感受到这浓浓的生活气息了,下班后来这里坐坐,可以休闲放松下。”
“今年上大二,趁着暑假出来赚点外快,也算是暑期的社会实践锻炼。”正在娴熟地制作现榨橙汁的大学生小王告诉记者,每天傍晚就和同学一起来到这里摆摊,一直到晚上的12点左右才撤场,“好的时候一晚也能挣一两百元,重要的是想出来历练。”
在现场,记者看到有警察在巡逻,相隔一段距离设置有垃圾桶,长利湖堤岸夜市地面比较干净。“城管要求每晚撤场后,要搞好自己的摊前卫生,只有搞好卫生才有得做。”其中一摊位老板笑着说道。
端州区江滨堤路一带,形成了两个夜市集中点,一个是在江滨堤东侧的江滨公园,一个是在江滨堤西侧金鹏酒店对出的区域。
夜晚同样热闹非凡,车尾箱售卖的货品基本为饮料、烧烤类、冰粉、水果、小饰品等。在江滨堤西侧的夜市,年轻的女车主告诉记者,平时白天上班,晚上出来卖柠檬茶等饮料,收入从几十元到三四百元不等。
车尾箱夜市藏着年轻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流淌着城市的生活气息。但火热的背后,却也伴随不少的问题。如由于缺乏引导和管理,环境卫生、食品安全、占道经营、道路拥堵等问题突出,曾有几次记者亲眼目睹江滨公园一带,由于道路两侧都停满了车,甚至有些路段停了两排,导致行径此处的救护车都通行艰难。
肇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程慧博士告诉记者,车尾箱夜市是一种微缩版的店铺,代表着一种新型经营模式和消费文化,是一种年轻化、时尚化的消费场景,这一两年在我国逐渐兴盛起来。
经程慧调研了解,车尾箱夜市在广州、深圳、成都做得很好,政府监管、引导到位,这些城市在市中心一些会展中心门前广场划定一块区域指定经营,既能保证客流量,又能保证在监管范围内有序营业。
“肇庆车尾箱夜市的管理需要跟上。”程慧建议,江滨不是个成熟的消费场所,可在人流量多且场地广阔的区域另行试验,避免占道经营。管理方面,拉出交易行为的“正负面清单”,划出市场交易的红线,确保食品安全。此外,可拓展内容,引入公益,如二手货交易、法律援助等。
“车尾箱夜市的发展值得期待。只要监管到位、科学引导,一定会给市民带来一个不一样的美好体验。”她期许道。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