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高要金利镇开启新模式 多元联动织密基层治理“一张网”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近日,记者从高要区金利镇获悉,该镇通过摸排全镇生产经营场所“白名单”,建立“人企‘白名单’+驻村团队+网格员+专职队伍”工作模式,有效补足社会管理、行业管理短板,推动金利镇向高质量发展迈出更稳更大步伐。

金利镇大力开展违章建筑拆除行动。 受访单位 供图

金利镇大力开展违章建筑拆除行动。受访单位供图

金利镇开展生产经营场所摸查,建立市场主体“白名单”。

金利镇开展生产经营场所摸查,建立市场主体“白名单”。

西江日报记者 林琳

“以往网格员由于缺乏专业知识,不容易发现消防隐患,甚至不知道某些厂区绝对不能住人。如今,网格员联合区消防救援大队,基于‘白名单’定点巡查物流仓储、危化企业等易发生消防安全的企业,让安全生产落实更加到位,足见专职队伍的重要性!”近日,记者从高要区金利镇获悉,该镇通过摸排全镇生产经营场所“白名单”,建立“人企‘白名单’+驻村团队+网格员+专职队伍”工作模式,有效补足社会管理、行业管理短板,推动金利镇向高质量发展迈出更稳更大步伐。

据悉,金利镇目前实行镇干部挂村制度,将全镇32条村(社区)的管理事务分解到32个驻村团队,由一名党政班子成员带领5名到10名镇干部职工挂点1条到2条村。镇城区则实行网格化管理,共分为15个网格,由党政班子成员担任网格长,分管部门的干部职工担任网格员,在网格内再细分片区,将管理单元最小化,精准落实责任。以网格和驻村为单元,结合“3·27”疫情处置过程中建立的常住人口“白名单”,对全镇的生产经营场所进行全面摸查登记。按行业、产业分类,根据用工、用地、排污情况逐家登记在册,建立生产经营场所“白名单”。截至目前,共摸查实际经营生产场所8370家,将有助于高效精准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领域的监督管理和政策宣传。

人企“白名单”一目了然,“夜巡查”按图索骥。围绕镇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由职能部门牵头,依靠驻村团队和网格员抓落实,统筹辖区内的常态化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各类工作,打破一人一岗、专人专职的工作局面。建立值班班子带队夜巡的工作机制,每天晚上到网格开展常态化检查。“每天晚上,我们就在空气里找线索!哪里气味不对,就可能存在违规排污现象,值班班子马上到场处理。”金利镇人大主席罗绍昌向记者透露了夜巡的“秘诀”。

驻村团队或网格员还积极与公安、交警、消防、市场监管等专职部门形成有效互动,建立“网格吹哨、部门报到”处置机制,对于需要专业能力处置的,及时上报相关职能部门处理,有效解决“基层看得见管不了、部门管得了看不见”的治理难题,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在近期的一次联合督查中,高要区消防救援大队会同金利镇政府来到位于金利镇金莎大道五金物流城商业大楼,对其建筑物三楼进行消防督查。只见三楼内部分设多个工作车间,并且在车间旁分隔出居住区,违规设立员工宿舍。经消防人员专业分析,初步判定墙体采用的是泡沫夹芯彩钢板,若发生火灾,这类材料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危害人员生命安全。“如果没有专业的消防人员在场,单靠网格员巡查,这些安全漏洞可能就无法被察觉。”金利镇委副书记张林泉向记者解释。由于该大楼还存在疏散通道堆积货物、应急灯缺失等较多安全隐患,该区消防救援大队对大楼的管理方下达了行政处罚通知书,要求其场所内居住人员尽快搬离,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并给予罚款1.55万元的行政处罚。得益于专职部门有效参与织密“治理网”,今年以来全镇没有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交通秩序治理和违法用地建设一直是金利镇基层社会治理的痛点之一。今年5月,金利镇抽调50名警力开展为期21天的集中整治交通秩序专项行动,采取固定查缉、流动巡逻、沿途清查等多种勤务相结合,精准打击摩电无牌无证、违法载人、不佩戴安全头盔、逆行、酒驾、超限超载等违法行为4717起。强大的执法震慑力使社会面交通违法行为大幅减少,群众交通守法意识大大提高,通行秩序明显改善。此外,金利镇大力开展违章建筑拆除行动,联合多部门以“零容忍”的态度铁腕拆违,今年上半年整治违法用地面积238.53亩,有效遏制违法用地势头。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如本网转载内容涉及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涂先生(电话:0758—2722284)
详细请浏览:http://www.xjrb.com/about/copyright.shtml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西江报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