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群林牧业有限公司养殖的川中黑山羊。
文/图西江日报记者 夏紫怡
“咩咩咩”一阵阵小羊羔的声音从封开县广东群林牧业有限公司的羊舍里传出来。一只只黑黢黢、毛色发光、小巧稚嫩的小羊羔舒服地躺在母羊身边。护理工人正忙碌地穿梭,清理着舍间……从异地外购、选种扩繁、精细育肥到品牌销售,如今,广东群林牧业有限公司的“川中黑山羊”已形成一套商品化、具较强竞争力的养殖产业发展模式,在自主研发的核心养殖技术支撑下,川中黑山羊实现本土化养殖,其纯正的肉质风味日益受到老广饕餮的追捧。
广东群林牧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集科研及实践产业化为一体,专业从事川中黑山羊的育种和扩繁的创新型企业,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等称号。近几年,该公司获得黑山羊养殖相关领域授权专利20项,如《一种山羊饲喂装置》《一种养殖羊舍》《一种牲畜哺乳器》等。目前,该公司羊场占地面积140亩,生产区建有9栋羊舍,分为种羊舍、怀孕舍、保育舍、隔离舍、后备舍以及育肥舍,其中存栏种羊1000多头。
“我们负责培育优良的品种,再交由合作社饲养。合作社吸纳农民入社养殖,再由公司统一保价回收和销售。在该模式中,公司主抓育种和销售环节。”广东群林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治国介绍,公司免费提供饲养管理技术和指导服务。
作为外购品种,如何让川中黑山羊适应当地气候生活繁衍,是公司成立初期需要直面的问题。记者了解到,在选育方法上,该公司与高校技术团队合作,分别建立多层次群体,包括核心群(育种群)、繁殖群(生产群)和商品群,形成高效的品系繁育、繁殖扩大与商品生产相结合的繁有体系。同时,一方面对羊只的体型外貌、健康水平进行甄选,另一方面采用稳定的饲养管理方法,提高选种准确性和育种的效率。
在王治国看来,封开当地无工业污染,气候舒适,山地林草繁茂,地理环境优越,加上公司数年来养殖技术不断发展,使得川中黑山羊品种日渐本土化的同时,在生长速度、繁育率等生产性能的各项指标方面都呈现良好态势,品种优质特征得以保持。“我们公司生产养殖的黑山羊,前胸深广,肋骨开张,背腰平直,肌肉发达,四肢粗壮端正,蹄质坚实。以一周岁的小公羊为例,广东本地羊只一般重60至70斤,而川中黑山羊能达到100至120斤。”说完,王治国在保育舍里抱起一只小羊羔,“像刚出生的黑山羊,也有5至6斤重。”
“农繁企育”的经营模式下,断奶后的小羊羔会被放在生产区的运动场里。10至20天后,小羊“转场”到山间草林里吃草,到了晚上则回到羊舍里补充精饲料。同时,养殖场会根据天气情况与季节特征,适度调整放牧时间。等黑山羊长到约60斤重的时候,会被集中转运至育肥栏里集中饲养。在这个过程中,精饲料的补给成分也发生了变化。
“我们在以青贮饲料为主,干草为辅的饲草成分下,运用科学的饲料配方,进行准确饲养,精度育肥。”王治国介绍,经过特别调制的饲料,不仅可以提高黑山羊的生长速度,还能改善其肉质风味,使之无膻味,更鲜甜、细嫩,更符合老广的口味。“育肥至毛重80斤后,黑山羊即可出栏上市了。”目前,该公司每年可出栏4000多只羊,其中约3000只商品羊,约1000只种羊。
为了做好羊羔护理和牧草种植工作,群林牧业公司还聘请了当地村民参与养殖生产,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目前,该公司正在申请成为广东省省级种畜禽核心场,接下来将继续发展川中黑山羊的品种选育、繁殖、饲养管理,逐渐形成川中黑山羊产业的技术支撑体系和产业集群,为今后打造广东省优势特色农业,带动农户增收致富,提升肇庆黑山羊养殖技术,推动广东规模化黑山羊养殖产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