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肇庆市肥仔伟食品有限公司 革新裹蒸技艺 留住肇庆味道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除夕浓烟笼紫陌,家家尘甑裹蒸香。这是清代著名诗人王士祯的名作《端州即兴》里,描写端城人家春节时制作裹蒸的诗句。千百年来,肇庆裹蒸承载着深厚的地方饮食历史文化,几番变迁,成为了肇庆名片,肇庆裹蒸制作技艺也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代表性项目。

肥仔伟公司的员工们在制作肇庆裹蒸。

肥仔伟公司的员工们在制作肇庆裹蒸。

文/图西江日报记者 潘粤华

除夕浓烟笼紫陌,家家尘甑裹蒸香。这是清代著名诗人王士祯的名作《端州即兴》里,描写端城人家春节时制作裹蒸的诗句。千百年来,肇庆裹蒸承载着深厚的地方饮食历史文化,几番变迁,成为了肇庆名片,肇庆裹蒸制作技艺也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代表性项目。踏入新时代,多间肇庆饮食企业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对裹蒸制作技艺进行革新,推出了多个创新产品,让肇庆裹蒸成为广府地区家喻户晓的传统佳品。具有30年品牌历史的肇庆市肥仔伟食品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

裏蒸是肇庆民间传统的春节特色食品。根据《南史》《肇庆府志》等史料记载,裹蒸出现的年代不晚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时,裏蒸曾作为御食载入史册。明清时期,肇庆城乡居民在春节前有家家包裹蒸的习俗,并一直沿袭至今。而肇庆民间传说中,北宋名臣包拯与肇庆裹蒸也有一段渊源。相传一心为民、铁面无私的包公在端州任知府时,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当他离开端州时,端州百姓为感念包公,就用家中最宝贵的粮食——糯米、绿豆加上过节时才能吃到的猪肉,制成了肇庆裹蒸,让包公带着路上吃。

“一般的粽子是用竹叶包的,呈长条状或者三角形。而肇庆传统裹蒸是用本地的冬叶包的,里面放糯米、猪肉、绿豆,风味独特。而且它与一般的端午粽有明显区别,不是纪念屈原的,而是寓意着丰衣足食和来年好运,是春节探亲拜年的必备礼品。”肇庆市肥仔伟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家敬介绍,肇庆裹蒸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在岭南风物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传统裹蒸有着一股冬叶清香,里面的五花肉、绿豆的香味融入糯米里,馅味醇香,肥而不腻,还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多年来,裹蒸都是肇庆人春节刚需食品,我们公司传统裹蒸的销量每年稳步增长。今年春节前后的销售量同比增长了约20%。”梁家敬告诉记者,为了让肇庆裹蒸走向全国,肥仔伟公司用现代生产技术革新传统技艺,在2005年引进先进生产线,在保留肇庆裹蒸传统制作精髓的基础上进行批量化、标准化生产,极大提高产能,满足市场需求。

同时,考虑到传统裹蒸口味单一,传承发展需要推陈出新。于是,肥仔伟公司用鼎湖生产的黑糯米代替传统糯米,推出口感好、营养好的黑糯米裹蒸。这项制作技艺获得了国家专利,产品也比较受市场欢迎。

2008年左右,肥仔伟公司敏锐捕捉到市场需求变化,与国内知名速冻类食品企业合作,开始推出小型粽产品,发展至今已有20多个品种,畅销珠三角、江浙一带,并出口到香港、澳门等地。“我们公司去年的总生产量约700万只,包括传统裹蒸和小型粽。”梁家敬说,公司不仅紧抓春节销售旺季,还提前布局端午节销售市场,如今端午节的产品销售量已占全年的约80%。

肇庆裹蒸有着丰富的肇庆民俗文化,承载着一代代肇庆人的乡愁。如今,肇庆裹蒸制作技艺已成为省非遗项目,将其传承发扬,对留住肇庆人的春节味道至关重要。“肥仔伟公司是肇庆裹蒸制作技艺传承基地,推广传承肇庆裹蒸制作技艺我们责无旁贷。”梁家敬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建成一间肇庆裹蒸民俗博物馆,“早在2015年,我们公司就已经着手准备,希望近一两年能达成这个愿望。”他还表示,肥仔伟公司将根据年轻一代的消费口味,推出更新潮、更多元化的产品,如与地方特色名菜结合,生产烧鹅、小龙虾、蛋糕等口味的粽子,不断推陈出新,保持品牌竞争力,让肇庆裹蒸走得更远、更好。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