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振华介绍金边黄沙鳖。
“霸王鳖鸡”菜式。
文/图西江日报记者 杨丽娟
金边黄沙鳖(以下简称“黄沙鳖”)是西江流域绥江支系的特有品种,这一古老物种通过人工孵化繁衍焕发新生,在当地有“绥江一绝”之美誉,为美味佳肴中的上品。金边黄沙鳖有何独特之处,近日,记者前往一探究竟。
广宁县水翁龟鳖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广宁县木格镇木格社区,走进养殖场,池塘周围被花草树木包围着,仿佛置身于乡村小公园。此时正是黄沙鳖的冬眠期,不需喂食,它们蛰伏于塘泥里,不见踪迹。工作人员循着黄沙鳖的足迹,网住了一只足有3公斤重的黄沙鳖。只见这只黄沙鳖伸长脖子,张开大口咬住网兜,十分生猛。
“你看我们养殖的黄沙鳖是有金边的,裙边很肥美,鳖甲骨骼清晰,生猛、野性十足,平时很难抓到。”合作社负责人朱振华告诉记者,黄沙鳖体色金黄,裙边宽厚,肌肉结实,肉质鲜美弹牙,含肉率高达90%以上。
黄沙鳖药食同源,既有食用价值也有药用价值,浑身都是宝,鳖的头、甲、骨、肉等均可入药。据《名医别录》中记载,鳖肉有补中益气之功效,富含维生素A、E,胶原蛋白和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能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提高人体抗病能力。鳖的脂肪有养颜美容和抗衰老的功效。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黄沙鳖,品尝到黄沙鳖的美味,2017年,朱振华在养殖场旁边开起了龟鳖农家乐,主打菜式以竹林鸡搭配黄沙鳖的“霸王鳖鸡”为主,以及土大黄煲鳖甲的清肝汤。农家乐的厨师刀工了得,只见他几刀下去已把鳖甲与鳖肉分开,不一会儿鳖肉已被整齐摆盘,再配上一只竹林鸡,就开始炒制美食。
大火烧开,鳖肉下锅,香喷喷的味道扑鼻而来。鳖肉与鸡肉一起炒上几分钟,再放入砂锅慢火焖煮半小时左右,一锅热气腾腾、色香味俱全的“霸王鳖鸡”招牌菜端上桌,看着让人垂涎三尺。“裙边肉是透明的、胶状的,富含胶原蛋白,咬下去很弹牙,很甘香!”朱振华品尝了一口赞道。
“今天刚通过顺丰快递发货到清远,10只黄沙鳖5000元,货还没到,对方已全额付款。”朱振华说,自从农家乐推出“霸王鳖鸡”,吃过的食客都成了熟客和“推销员”,因此黄沙鳖都不愁卖。最贵的黄沙鳖5公斤以上卖到700元/公斤,养过最大的黄沙鳖有8.5公斤。上市的黄沙鳖养殖时间都要超过5年以上。养殖黄沙鳖前期投入大,但后期效益可观,合作社每年有2000万元产值。
如何发现和打开黄沙鳖这个致富“密码”的呢?朱振华介绍,2002年,岳父从西江流域绥江支系引入黄沙鳖进行研究养殖,他和岳父经过多年持之以恒的探索实践,于2008年首次实现黄沙鳖人工孵化繁殖,2014年底扩建养殖场,合作社养殖面积达200亩。
“试验孵化阶段很艰难,每天都有鳖死去,看着心疼,亏了很多钱。”朱振华坦言,前期摸索阶段并没有一帆风顺,后来他们想到了要模拟黄沙鳖生存环境的仿生态养殖的方法,并降低黄沙鳖的养殖密度,才成功养殖出品质优良的黄沙鳖。该合作社已在自繁自养、产卵孵化、苗种培养、成鳖养殖、病害防治以及质量品牌建设、科学饲养管理等方面都有了一套独特的方法,以“基地+合作社+农户”规范模式运作,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模式。
目前,合作社已发展180多名社员参与黄沙鳖养殖,带动本县和邻县参与就业人数约650人,其中妇女450人。基地先后荣获“广宁县科普示范基地”“肇庆市巾帼创业示范基地”“广东省巾帼创业示范基地”“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等荣誉称号。朱振华也被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认定为“广东省农村乡土专家”。
朱振华表示,下一步计划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发更多黄沙鳖的延伸产品,带动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