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净慧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包装蜂蜜产品。 西江日报记者 梁小明 摄
西江日报记者 夏紫怡
大山里,野花香,蜂蜜醇。位于德庆县回龙镇升平村的肇庆市净慧食品有限公司的无菌无尘生产车间里,身穿白色工作服、头戴蓝色帽子的工人们正在细致熟练地给蜂蜜成品打包装,不一会儿,整整齐齐码好的蜂蜜整装待发,将随车运往销售网点,让“甜蜜”滋润千万家。这是升平村将蜂蜜变“蜜糖”延长产业链,牵手企业打造“养蜂业产业化,蜜糖产业品牌化”的生动实践。
“山里的鸭脚木开花了,今冬的第一坛冬蜜也即将上市。和夏蜜不同,冬蜜质感会更醇厚,香味也更浓郁。”德庆升平村蝉缘蜜蜂饲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崔梓明今年70岁,养蜂已50多年。他端来一杯色泽清透的蜂蜜水。记者浅尝一口,只觉清甜中裹挟着隐隐花香,令人回味生津。
他介绍,升平村养蜂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升平村地处丘陵山岗地带,村民主要收入以种养殖业为主。过去由于没有规模化、组织化、品牌化养蜂,虽然蜂蜜质量上乘,产量、价格、销量却一直较低。
2018年,肇庆市净慧食品有限公司与德庆县禅缘蜜蜂饲养专业合作社签订“产供销”合作协议,由肇庆市净慧食品有限公司负责“升平村蜜糖”的生产、检验、包装、“线上+线下”销售等。有了公司收购销售作兜底,村民们一下子便有了发展养蜂产业的信心和方向。
在崔梓明看来,要酿出好蜜糖,第一步必须养好蜂。“一般来说,按季节划分,升平村的蜂蜜可分为春蜜、夏蜜、冬蜜。不同季节所产的蜂蜜口感、水分、香味等方面都有差距,根据异同,养殖过程中就要时常观察,适时做‘加减法’。”崔梓明解释,夏季养蜂要避免蜂箱被高温暴晒,需要为蜜蜂们打造一个绿荫环境,到了冬季,就要做好保温工作,比如在蜂箱外层轻覆薄膜等。
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还远远不够。蜂群中的“劳动力”是否强壮、丰富,直接关系到蜂蜜的质量优劣。因此,时常观察蜂群的采蜜战斗力和整体生长情况便显得尤为重要。“当发现蜂群少了,便要适当增添蜜蜂,确保蜂群的持续劳动力。”崔梓明介绍道。
如今,该合作社和升平村的蜂蜜经由肇庆市净慧食品有限公司集中收购进行标准化加工,统一以内销装“升平村蜜糖”和出口装“MrsBee”品牌进行销售。一盒20包、每12克独立包装的冬蜜,市场价能卖到50元。除了摆脱蜂农过往以销售原材料为主的销售模式外,该公司还创新改良了蜂蜜的包装和产品设计——生产出方便携带、开袋即食的蜜糖条包。
“我们在升平村还设有专业的生产车间,配置了巴氏杀菌仪器和微生物检验室等。”肇庆市净慧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负责人莫晓敏介绍,一滴合格质量稳定的蜂蜜,从收购、过滤、杀菌、浓缩、包装等,每一步都需要精确,才能保证产出质优地道的蜂蜜。“比如在高效浓缩阶段,以冬蜜为例,水分含量必须控制在为6%—7%,一旦超出标准数值,将会影响蜂蜜的纯度。”
2020年,升平村蜜糖荣获“肇庆十佳旅游手信”、“肇庆优秀旅游手信”称号。今年,在公司主导下,升平村蜜糖通过各项严格的检测,取得了出口资质,达到供港标准,目前直供香港、澳门,出口日本、新加坡。接下来,该公司还将继续推进蜂蜜农产品深加工,如开发蜂蜜护肤产品、蜂蜜零食等,提升产品附加值。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