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卓荣(右二)向儿子张铭(右一)传授种花技术。 西江日报记者 梁小明 摄
西江日报记者 夏紫怡
四季茶花,花开四季。在德庆莫村镇大农茶花种植场内,1000多亩茶花依山起伏,在冬日阳光照耀下恣意生长,硕大殷红的花冠摇曳生姿,点缀着翠绿的山林。如今,作为肇庆市农业农村局重点扶持关注项目,随着种植技术的日趋成熟,德庆莫村四季茶花已开出一条规模化品牌化的乡村产业振兴之路。
“曲院风荷、瑰丽迎夏、夏梦文清、桂月昌华……”走进大农茶花种植场,小道两侧皆是布局分明的茶花种植区,看着眼前如团团云霞般的四季茶花,种植场负责人张卓荣如数家珍。他介绍道,2015年从棕榈生态城镇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引进了受知识产权保护的新品种——四季茶花,美其名曰四季开花,与传统茶花只能冬春季开花和难养护不同,“四季茶花植株叶色浓绿,花朵艳丽,还具有抗寒耐热的优点。
如何判断一株四季茶花生长健康呢?张卓荣介绍,“可以从叶子的颜色、大小、形态进行判断。叶色翠绿,叶片肥润,叶形无卷,则是生长合格的四季茶花。”张卓荣直言,种花不难,但要种好花就需要考究经验和技术,其中便包括水分、肥料、光照的把控。“比如茶花喜欢半阳半阴的生长环境和稀松透气的偏酸性土壤,我们便大量打造遮阳棚和采用更适合茶花生长的泥炭土混合30%——40%沙土进行种植。”
在张卓荣看来,经过技术革新的四季茶花市场前景甚优,“以前茶花素有‘贵族花’之称,因其种植难度高,常常需要聘请专业的园艺师进行打理照顾,是高门大户专属的庭花。”如今,在大农茶花种植场的推动下,四季茶花早已能绽放在寻常百姓家了。目前该种植场年生产四季茶花种苗30万株,四季茶花成品10万盆(棵),年产值500万元。
随着种植场产业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了增加四季茶花的附加值,打造品牌特色,曾任农校教师的张卓荣结合自身多年的种植经验,运用自创的全日照微雾技术和“高桩嫁接法”、还利用“嫁扦一体快繁技术”等手段,极大地提高了四季茶花的繁育率和成活率。不仅如此,张卓荣还利用上述技术,用砧木打造四季茶花盆景,使得茶花身价陡增。“经过我们技术嫁接,精心塑形,达到出圃标准,质量上乘的四季茶花盆景单价可超千元。”
如今,四季茶花已成为莫村镇的“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项目,在巩固脱贫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大农茶花种植场的带动下,莫村镇光明村、双楼村等脱贫户在基地学习了培育扦插、换盆、剪枝、摘取花蕾等技术后,纷纷利用自家田地,种植四季茶花,实现家门口就业,增加经济收入。
张卓荣告诉记者,“我们茶花场的扩大,为当地解决了劳动力的就业,平时固定有40多人,高峰期达到60多人就业,每年为当地务工者发放工资100万元以上。”
2019年,一通电话让张卓荣欣喜不已,“你们种植的四季茶花受邀参加北京长安街立体花坛做景观花卉……”接到肇庆市农业农村局的来电后,连日来,张卓荣和工人们精挑细选了10棵大桩四季茶花和1800多盆四季茶花,辗转送往北京首都,点缀在北京长安街沿线“春天的故事”主题花坛中。
张卓荣计划,未来将结合乡村振兴,将种植场发展成为休闲观光旅游的四季茶花主题园。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