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高要狠抓撂荒耕地复耕复种 数百亩“沉睡土地” 变“菜篮子”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11月10日下午,高要区南岸街道马安社区新江一村的农田里一派忙碌,在这里采摘的蔬菜将直接送到珠三角地区的餐桌上。而这数百亩的菜地,原是一片被丢荒的“沉睡土地”。

新江一村原来的大片荒地如今变成菜地。 西江日报记者 严炯明 摄

新江一村原来的大片荒地如今变成菜地。 西江日报记者 严炯明 摄

西江日报讯(记者 严炯明)11月10日下午,高要区南岸街道马安社区新江一村的农田里一派忙碌,在这里采摘的蔬菜将直接送到珠三角地区的餐桌上。而这数百亩的菜地,原是一片被丢荒的“沉睡土地”。

本地农户戴先生与家人正在自己的5亩地里收获小白菜。他原在深圳的企业工作,每个月收入七八千元。获悉村里的荒地被盘活成菜地后,他回到家乡租下5亩地种植小白菜、芥菜等。

“小白菜长势喜人,最近天气比较好,一亩地差不多能有2500公斤的收成,现在收购价格不错,应该能卖个好价钱。”戴先生说,现在每天卖菜有约800元的收入,种植稳定后,预计能增加到约1000元。“家乡能有这样的好产业,我相信更多年轻人会回来扎根的。”

新江一村地势平坦,耕地资源丰富。然而,随着近年来城镇化进程加快,村民们大多选择外出务工,加上种粮效益低下,导致不少田地撂荒,杂草丛生。

高要区在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和撂荒复耕工作中,鼓励有技术有资金的农业公司参与土地流转,实现大规模种植,着力解决农村承包碎片化及土地撂荒等问题。今年9月份,新江一村便通过整合连片撂荒地,采取“走出去,引进来”和“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将600多亩撂荒地流转给肇庆市高要区绿行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

该合作社负责人陈名伍表示,刚拿到土地时,到处是杂草,土壤缺乏种植基础,比较容易积水。为此,他投入五六百万元,将土地重新开垦,建设好排灌设施等,并对土壤进行改良让其具备种植条件。随后,合作社引入70多户共400位具有种菜经验的菜农,按需分包土地自行耕种。

菜农梁先生来自茂名信宜,跟随陈名伍辗转多地种植蔬菜,如今也在新江一村承包了5亩地。“我们种植的蔬菜都由合作社收购,销售有保障,我们也放心。”目前,合作社每天平均产出蔬菜40吨,每天收入达12万元。

新江一村此举不仅解决了撂荒地复垦利用难题,每年每亩土地还可增加逾千元的租金收入,为下一步实施乡村振兴工作打下了基础。“我计划再租下新江二村500多亩荒地,明年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陈名伍说道。

据悉,为了提高种粮积极性,将撂荒耕地整治措施落实到位,确保取得成效,高要区农业农村局今年计划通过统筹整合涉农资金522.5万元,以奖补和直接实施等方式推动开展耕地抛荒撂荒整治行动,对今年晚造开展抛荒撂荒耕地复耕复种粮食面积达50亩以上的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经营主体,经村、镇两级核实后按标准进行奖补。

截至目前,高要区经排查可复耕面积14480.67亩,已复耕面积6675.32亩。其中,早稻已复耕908.97亩,晩稻2061.44亩,已种植旱粮1176.06亩,已种植其他作物2528.85亩,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如本网转载内容涉及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涂先生(电话:0758—2722284)
详细请浏览:http://www.xjrb.com/about/copyright.shtml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西江报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