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一村原来的大片荒地如今变成菜地。 西江日报记者 严炯明 摄
西江日报讯(记者 严炯明)11月10日下午,高要区南岸街道马安社区新江一村的农田里一派忙碌,在这里采摘的蔬菜将直接送到珠三角地区的餐桌上。而这数百亩的菜地,原是一片被丢荒的“沉睡土地”。
本地农户戴先生与家人正在自己的5亩地里收获小白菜。他原在深圳的企业工作,每个月收入七八千元。获悉村里的荒地被盘活成菜地后,他回到家乡租下5亩地种植小白菜、芥菜等。
“小白菜长势喜人,最近天气比较好,一亩地差不多能有2500公斤的收成,现在收购价格不错,应该能卖个好价钱。”戴先生说,现在每天卖菜有约800元的收入,种植稳定后,预计能增加到约1000元。“家乡能有这样的好产业,我相信更多年轻人会回来扎根的。”
新江一村地势平坦,耕地资源丰富。然而,随着近年来城镇化进程加快,村民们大多选择外出务工,加上种粮效益低下,导致不少田地撂荒,杂草丛生。
高要区在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和撂荒复耕工作中,鼓励有技术有资金的农业公司参与土地流转,实现大规模种植,着力解决农村承包碎片化及土地撂荒等问题。今年9月份,新江一村便通过整合连片撂荒地,采取“走出去,引进来”和“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将600多亩撂荒地流转给肇庆市高要区绿行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
该合作社负责人陈名伍表示,刚拿到土地时,到处是杂草,土壤缺乏种植基础,比较容易积水。为此,他投入五六百万元,将土地重新开垦,建设好排灌设施等,并对土壤进行改良让其具备种植条件。随后,合作社引入70多户共400位具有种菜经验的菜农,按需分包土地自行耕种。
菜农梁先生来自茂名信宜,跟随陈名伍辗转多地种植蔬菜,如今也在新江一村承包了5亩地。“我们种植的蔬菜都由合作社收购,销售有保障,我们也放心。”目前,合作社每天平均产出蔬菜40吨,每天收入达12万元。
新江一村此举不仅解决了撂荒地复垦利用难题,每年每亩土地还可增加逾千元的租金收入,为下一步实施乡村振兴工作打下了基础。“我计划再租下新江二村500多亩荒地,明年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陈名伍说道。
据悉,为了提高种粮积极性,将撂荒耕地整治措施落实到位,确保取得成效,高要区农业农村局今年计划通过统筹整合涉农资金522.5万元,以奖补和直接实施等方式推动开展耕地抛荒撂荒整治行动,对今年晚造开展抛荒撂荒耕地复耕复种粮食面积达50亩以上的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经营主体,经村、镇两级核实后按标准进行奖补。
截至目前,高要区经排查可复耕面积14480.67亩,已复耕面积6675.32亩。其中,早稻已复耕908.97亩,晩稻2061.44亩,已种植旱粮1176.06亩,已种植其他作物2528.85亩,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