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严炯明
谢国全正在擦拭爷爷谢敬持的照片。 西江日报记者 严炯明 摄
近日上午,73岁的谢国全推开谢敬持旧宅的屋门,指着墙上其中一张布满灰尘的老照片说:“他就是我的爷爷谢敬持。”照片上的谢敬持身穿西装打着领带,炯炯有神的双眼注视着前方。
谢国全告诉记者,谢敬持以前在柬埔寨读书和经商,在东南亚应该也是一个大户人家。受到先进思想和革命事件的影响后,他毅然放弃生意,告别家人返回中国积极投身革命。1923年,他参加农民协会,并在广州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4年,国共两党开始合作,在各地掀起工人罢工运动。旧宅墙上,还有一张旧照片,场景是一场悼念牺牲工人的活动,照片内的横幅是孙中山先生所题的“精神不死”四个大字,下面花圈有中华总工会相关字样。“我爷爷谢敬持也参加了这场活动。”谢国全指着照片中间一个模糊的人影讲道。
1926年4月27日,高要县农民协会成立不久,谢敬持继任副会长,并成为省农会西江办事处领导成员之一。1926年10月初,谢敬持受省农民协会西江办事处和高要农民协会的委派,在广利圩召开六区(今广利、沙浦)、七区(今永安)农会会员大会,参加人数达1万多人。他在大会上号召农民团结起来,实行减租减息,取消苛捐杂税,消灭封建势力。“我们村已经去世的何华爱曾经说过,当年看到谢敬持骑着一匹马回来的。”谢国全说。
1927年4月16日,西江和高要县反动当局进行“清党”大屠杀,派出军警包围正在阅江楼参加紧急会议的领导人,谢敬持等30多名党员和农会领导人被逮捕。谢敬持被敌人放进猪笼抛进西江而壮烈牺牲,年仅32岁。
反动当局还对谢敬持的妻子和孩子进行搜捕,一旦搜查到将立即处决。“我父亲当年就在奶奶的带领下四处躲藏,躲在山岗下或者其他隐秘的地方。”谢国全回忆道。
新中国成立后,谢敬持远在东南亚的亲戚们捐资改建了他的旧居,谢敬持的两个儿子自此住在他的故居内。2020年9月,谢敬持故居被列为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该故居坐落在鼎湖区莲花镇六桥村冲边防51号,保存得较好。
如今,谢国全的弟弟和儿子都投身于部队。“我们家一直秉持着先辈的爱国思想,用自己行动保卫祖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